亩利润高达9000元!新农人林浩用7年好润蟹苗养殖经验,描绘秋收盛景
亩利润高达9000元!新农人林浩用7年好润蟹苗养殖经验,描绘秋收盛景
在盐城,一座湿地之城,90后蟹老板林浩用7年时间,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实现了亩利润高达9000元的高效盈利,还带动了当地20多户养殖户共同致富。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盐城,自古以来便与大闸蟹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盐城县志》就有记载:“春有条虾、秋有河蟹,产于西乡湖荡中,味较他处独美”。九龙口、大纵湖、马家荡等原生态湿地涵养出的湖泊,水质清新、水草丰茂、蟹饵丰富,是大闸蟹生长繁殖的天然场所。凭借这一优势,盐城大力推进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大闸蟹养殖面积41.7万亩,年产量5万吨,形成了集“蟹苗培育、成蟹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养殖户正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丰收故事。90后蟹老板林浩,是盐城市大闸蟹养殖的“模范生”,他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走上了养蟹致富之路。
盐城蟹塘的丰收秘诀
“好润1号”助稳产增收
林浩这位年轻的蟹老板,拥有900多亩成蟹塘,其中包括300亩纯母塘、500多亩混养塘、80亩公蟹塘以及90亩苗塘。七年来,他凭借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对“好润1号”蟹苗的坚定选择,从未亏损,每年都赚钱。他的成功,不仅在于苗塘亩产量高达600-700斤的惊人数字,更在于每亩成本7000多元,亩纯利润却能达到8000-9000元的高效盈利模式。
盐城的大闸蟹养殖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螃蟹的人工繁殖取得成功。1991年,盐都县在大纵湖围了300亩水面,亩产螃蟹31.6千克。到1998年,已经发展到8000亩,年产160吨。2015年,盐都区河蟹养殖面积达12万多亩、年产量1万多吨,总产值已超10亿元。不少养殖户买上了新车新房,为了方便日常管理,蟹老板们在塘口边建起了“螃蟹楼”。
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今年,面对极端的天气挑战,从超低温到长期梅雨,再到持续高温,许多养殖户都遭受了损失。然而,林浩的蟹塘却能保持稳定的产量,甚至不低于去年。这背后,源于他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和“好润1号”大眼幼体的“给力”。据林浩介绍,好润蟹苗的成活率在7-8成,成蟹塘亩产量一般在200斤以上,精品率高达9成。这样的成绩,让林浩在大闸蟹养殖界声名鹊起,十里八乡都来找他“拜师学艺”。
好润蟹苗——“好润1号”是好润与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经过对亲本严格选种繁育,通过远缘杂交,不断显化遗传优良性状选育而成。这种苗种集合了不同区域种、属的优良特征,避免了种质资源的退化,为养殖提供了优质的基础。林浩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他对好润集团的信赖。
专注大规格精品蟹培育
兼顾市场需求和价格优势
林浩专注于养殖精品蟹,他坚信精品蟹是市场的未来。“精品蟹的价格,跟普货相比是翻倍的,以后的主流还是精品蟹。”林浩表示,养大规格精品蟹才能顺应市场需求,且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今年,大闸蟹的整体产量偏低,市场收购价创下历史新高。林浩的大闸蟹主打规格是四母五公,11月上旬,五公精品蟹价格在80-90元/斤。
作为盐城楼王镇公认的年轻“老师傅”,林浩不仅自己致富,还带领附近20多户养殖户共同走向富裕。他谦虚地表示,这不过是朋友之间互相帮忙,“我喜欢当徒弟,养殖大闸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全靠拜师学艺,我的师傅有很多。”谦逊好学的态度,加上他对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精益求精,使得林浩成为了蟹塘里的年轻新农人,用勤劳和努力实现了财富自由。
林浩的故事,是盐城大闸蟹养殖业的一个缩影。他的养蟹致富案例,不仅仅是个人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更是盐城大闸蟹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好润集团以匠心精神培育出优质蟹苗,为当地大闸蟹养殖户指明了致富方向。他们坚信,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无限可能。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大国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