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参保率超95%,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医保参保率超95%,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2023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约13.34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这一数据背后,是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随着医保参保率的提高,基层医疗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政策支持:医保制度不断完善
2024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为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 放开放宽参保户籍限制,让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常住地参保。
- 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由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
- 对连续参保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给予激励,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 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并直接结算,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保服务。
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提高了参保的便利性,还增强了医保制度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参保、持续参保。
服务提升:数字化建设赋能基层医疗
在政策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天津市的数字健共体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自2020年起,天津启动“天津市数字健共体”建设,以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数智技术为基层赋能提效。项目分阶段深入实施“按病种”“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实现了医保结余留用,并有效推动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朵云”平台(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的建设,补齐了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以“云药房”为例,基层用药品规数量提升至4900余种,同时通过AI+人工审方,不仅提升了用药合理性和经济性,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人员保障:基层医生队伍不断壮大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医生队伍的建设。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随州市坚持“育才”和“引才”双轮驱动,建立良好的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从提高待遇、职称晋升、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多方面着手,吸引高端医学人才。桐城市则聚焦稳定优化村医队伍,实施村级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创新村医培训制度,搭建赋能平台。
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居民体验:医保待遇提升带来实惠
医保参保率的提升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增强,最终体现在群众的就医体验上。小红书用户分享的医保待遇升级体验,生动展现了这些变化。
一位用户表示:“医保待遇升级,你感受到了吗?嗨,朋友们!有个好消息,医保政策更新了,就像夏日的凉风,让咱们的医疗账单轻松多了。报销的网兜子大了,以前那些头疼脑热的小病也能被报销,就像多了份小确幸。比例上去了,就像加薪了,每用一次医保,都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省心。最棒的是,门诊也能报销,日常的小保健也有了保障,不用再担心小病变成大开支。虽然多花点钱,但想想看,健康多了份保障,那感觉就像拥有了个私人健康顾问。快去检查下你的新医保,那些贴心的小福利,你值得拥有!”
另一位用户则分享了自己和父亲的抗癌经历:“职工医保和灵活就业医保缴费不同,但报销一样,都有统筹和个人账户。居民医保只有统筹账户,报销比例略低。报销时要优先用统筹账户,达到起付线才能报销,医院等级影响报销比例。选择医保定点医院,确认费用是否在统筹目录内。异地就医需要备案,否则需保存资料回参保地报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全家可用!”
这些真实的体验,让我们看到了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医保参保率的提升,不仅是一串串数字的增长,更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随着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层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