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暴涨引发借贷纠纷,黄金借贷需谨慎
金价暴涨引发借贷纠纷,黄金借贷需谨慎
近日,湖南宁乡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金价暴涨引发的借贷纠纷案。借款人张伟因无法按原价偿还黄金,与出借人李萍产生争执。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按最新金价折算还款。这一案例不仅凸显了金价波动带来的借贷风险,也提醒我们在借贷黄金等高价值物品时需格外谨慎。
金价暴涨引发的还款难题
近期,国际金价一路飙升。据最新数据显示,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已突破2343.24美元/盎司,折合人民币约545.7255元/克,创下历史新高。上海黄金现货价格更是高达553.45人民币/克。金价的大幅上涨,使得黄金借贷纠纷频发。
在上述案例中,张伟向李萍借了100克黄金,当时金价为400元/克,总价值4万元。但当张伟还款时,金价已涨至550元/克,若按原价还款,李萍将遭受1.5万元的损失。而若按最新金价还款,张伟则需多支付1.5万元。双方因此产生争议,最终诉诸法院。
黄金借贷中的风险警示
金价的剧烈波动只是黄金借贷风险的一个方面。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黄金借贷实施高利贷等非法活动。据新华社报道,上海警方近期破获多起以黄金提货券为名的高利贷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通过所谓的“黄金提货型”借贷,向借款人提供购买黄金提货券的授信额度。例如,来自河北的周先生在“小兔花”App上借贷,收到的不是现金,而是平台给予的购买黄金提货券的授信额度。周先生使用4.3万元的额度买了57克黄金提货券,但实际到手只有2.9万元。平台提供的黄金价格比市场价高出近200元/克,变相收取高额“砍头息”。
此外,还有“手机租借型”和“购物卡回收型”等新型高利贷手法。这些平台通过复杂的实物或虚拟物品流转,让非法放贷看上去更像是正常交易,躲避警方侦查。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已侦破30余起非法放贷案件,抓获110余名犯罪嫌疑人。
黄金借贷风险防范建议
面对金价波动和非法借贷的风险,我们在借贷黄金时需格外谨慎。以下是一些风险防范建议:
明确借贷条款:借贷双方应明确约定借贷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最好签订书面合同,避免口头约定。
关注金价波动:借贷双方都应关注金价走势,合理预估市场风险。可以考虑设置金价波动的调整机制,如按还款时的金价计算价值。
选择正规渠道: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借贷,特别是那些承诺“即申即放”“无需担保”的平台,很可能暗藏陷阱。
警惕“砍头息”:对于要求先扣除各种费用的借贷行为要格外警惕,这很可能是变相的“砍头息”。
保留证据:借贷过程中,所有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都应妥善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合法合规:确保借贷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非法借贷的陷阱。
理性借贷:借贷双方都应保持理性,不要因为金价波动而做出冲动决定。
咨询专业人士:在借贷前,可以咨询金融或法律专业人士,获取专业意见。
结语
黄金借贷作为一种特殊的借贷方式,在金价波动剧烈的当下,需要借贷双方都保持高度警惕。既要关注金价走势带来的市场风险,也要防范非法借贷的陷阱。在借贷过程中,明确条款、保留证据、选择正规渠道等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应传承“三不借”的传统智慧,在借贷时保持谨慎,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