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到书画,西安这个社区诗社聚起150文艺爱好者
从诗歌到书画,西安这个社区诗社聚起150文艺爱好者
文化活动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在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黄东社区养老服务站,一场诗会活动吸引不少目光。参加活动的居民通过诗歌朗诵、创作交流,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诗会+雅集 给生命注入艺术色彩
1月4日下午两点半,活动还没开始。参加诗会活动的人到场后,正忙着登记自己将要朗诵的诗作:郑彩霞朗诵《随雁塔区慈善会走访大慈恩寺即感》、于莉朗诵《小雪》、张玉玺朗诵《壬辰正月初六赴紫阳毛坝写生》、郝文泉朗诵《玄冬枇杷树》《天净沙·爱我家乡》、谷丰朗诵《祈福·长安》……他们都是黄东诗社的成员。
“我们将这个诗社称为西安最小的诗社,每次活动持续两个小时,参加诗会的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这样,大家可以充分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交流。”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黄东诗社发起人张玉玺介绍诗会活动情况。
张玉玺居住在黄东社区华豪丽晶小区。2024年9月7日,为响应黄东社区“文化公益慈善法律法规进社区”活动,他和谷丰一起成立了“黄东诗社”。诗社每两周举办一次诗会活动,也会在特定的周六或周日开展诗会或书画、茶艺、音乐交流等雅集活动,还不定期参加画展、采风、笔会等艺术交流和社区公益活动。
在张玉玺进行简单介绍时,参加活动的人把两张方桌拼成一张条桌,摆好椅子,大家随即围桌而坐,开始自我介绍。桌上摆着瓜子、开心果、橘子和苹果,诗会场面瞬间变得像一场家庭聚会,充满温馨。
“我是第三次来参加活动。第一次参加活动,还是我儿子在电梯间看到活动广告后给我说的。”诗社成员、绥德县退休教师郝文泉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我以前写过两本书,退休后到西安定居。在闲暇之余参加诗社活动,和大家交流创作,很有意义。我也想向大家学习,提高自己。”他说。
在轮流做完自我介绍后,大家依次进行朗诵。首轮朗诵结束后,大家就自己的新作进行了研讨交流,看到时间还早,在张玉玺提倡下,大家又进行了第二轮朗诵。第二轮朗诵时,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了。有三人朗诵,还有配乐诗朗诵。
诗社化身媒介 串起更多“文艺公益”力量
“我们在田间忙碌劳作之余,也应该适时直起腰看一下路边的风景。生活里有稻田,也该有美丽的风景。这也许就是我们诗会活动的意义。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可以放空自己,给精神生活补充动力。”朗诵完毕,张玉玺动情地说。
“诗会活动像是一道桥梁,让我们的心灵真正交流,让一个灵魂更靠近另一个灵魂,得到更多温暖的力量。”诗社成员王革颐是一名城建工程师,她坦言,在很多人眼里自己是理工科人,不好文艺。但参加诗会活动,让她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片刻的温暖,不仅给生命注入艺术色彩,更是注入努力生活的动力。
“诗社是桥梁更是媒介,我们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诗会活动,为服务的几个社区汇聚文艺力量举办多场文艺惠民演出,还争取到了价值10多万元的爱心药品。”谷丰说,诗会活动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了链接社区公益力量的枢纽,吸引很多文艺爱好者加入。目前,黄东诗社汇聚摄影、书画、诗歌创作爱好者近150人,有力赋能社区文艺惠民活动的开展。
本文原文来自西安报业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