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也没口、晚也没口!冬季的鱼到底几点开口?
早也没口、晚也没口!冬季的鱼到底几点开口?
冬季钓鱼与夏秋季节不同,鱼的活动规律和开口时间会发生变化。本文将详细介绍冬季钓鱼时如何选择钓点深度、打窝技巧以及鱼的活动规律,帮助钓鱼爱好者提高鱼获。
钓鲫鱼在夏秋季节通常是早晚口比较好,基本可以钓“两头”,中午至下午二三点这段时间可以休息。但冬季鱼情有所改变,不能继续用天热时候的套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还是和选位以及打窝方法有关。首先以天气稳定、连续的晴天为前提(天气不稳定鱼情更复杂),这种天气一般早晚的温差比较大,早晚应该钓深一点,中午及午后钓浅。如果该钓浅的时候钓深了,该钓深的时候钓浅了,那鱼获肯定不会好。
有钓友可能会说:我就是按照“早晚钓深中午钓浅”的方法去钓的,为什么鱼获还是不理想呢?这就要说到打窝了,大部分钓鱼人的打窝习惯都不太好,一是喜欢手抛、二是打窝过量。之前的文章反复强调冬季的鱼食量小,吃不了太多东西,而且咱们大部分地方的野钓资源并不好,所以窝料一旦过量,鱼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才能将其消耗完,而窝料没消耗完之前,是不容易把鱼钓起来的。
有些钓友早上六七点出发去钓鱼,以为能赶上早口,可是等你赶到钓点、选好位置,可能就过了大半个小时了,然后窝料打很多,鱼吃个半天还没吃完,好不容易把窝料消耗的差不多了,早口也要过了。基本上八九点开始,鱼就要慢慢往浅水走了。
天气稳定、白天出太阳的天气,八九点以后尽量钓浅水为主,深水不是没鱼,而是鱼相对较少,而且状态也不会好,多半处于离底状态,不会咬钩。
如果你要赶早口,有两个建议:1、提前打隔夜窝,打隔夜窝窝子可以重一点;2、如果不打隔夜窝,那就需要更早的去钓点,然后窝料一定要少!
再说白天钓浅水,白天钓浅水一定能钓到吗?当然不是,有些钓友从大早上就开始钓浅水,一直钓到太阳落山也没换位置,但鱼获也不见得好。
冬天温度低,鱼的趋温性就会很明显,我们一定要找水温相对高一点的地方。那什么样的位置水温能高?自然是长时间能被阳光照射到的浅水区,最好还要背风、避开大的流水区。
同时,鱼不但有趋温性、还有趋安全性,浅水虽然温暖,但对鱼来说并不安全,尤其是白天有太阳照射的前提下,鱼更胆小。所以我们要找水草,且一定要找从水底长出来的“直立型”的水草(芦苇这类也很好),但像水葫芦这种铺在水表厚厚一层的草没用、反而会遮挡阳光使得水温升不上来。
要么找那种大浅滩、用长竿去钓远,有水草还是钓水草好,有些钓点没有水草、没有遮蔽物那也没办法,比如一些山体水库。具体的深度,我个人认为只要不是水清澈的可以看见底,那浅一点是没关系的,钓个一米多就够了,如果整体偏深,那就钓个二米左右。
冬季还是建议钓小水面,大江大河鱼的藏身之处太多了,你找个三天三夜也不见得能找到,尽量去找江河的支流,或者那种农村田地附近的小水沟,只要鱼正常开口,那空军的几率是很小的。
一些钓友有摄像头,鱼情不好时会用摄像头看看窝子里有没有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人说:冬季晴天的中午至下午,鱼老是爱离底起浮,状态也不佳,不爱吃东西,这个怎么办?
如果是这种情况,有可能你钓的地方水还是深了点,再往浅水挪挪;如果不行的话就需要等,等到傍晚光照减弱、气温下降,鱼就会慢慢下底吃食。这种情况下,夜钓会比较好,感觉这也是和夏秋季节不一样的地方。大家平常在出钓前可以先问问身边钓友,如果他们白天作钓鱼情不好,兴许晚上钓能连杆!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就是本来钓的好好的,到了傍晚突然就停口了,窝子里还在冒泡、明显还有鱼,但它就是不吃了。这通常发生在小水面或者水比较浅的地方,这类地方水温受气温的影响比较快,尤其是刮风的情况下,遇到了就算倒霉,早点收竿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