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温水最养生,专家详解晨起喝水注意事项
35-40℃温水最养生,专家详解晨起喝水注意事项
“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是许多人坚持的养生习惯。这一简单的行为背后,其实蕴含着科学依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这杯水的功效呢?比如,最佳的温度是多少度?什么时候喝最合适?还有哪些小技巧可以让这杯水更养生呢?
最佳饮用温度:35℃-40℃
水温的选择很有讲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饮水的适宜温度在10~40℃之间。而35℃-40℃的温水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个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身体不需额外反应就能完成较佳的生物回馈反应给口渴中枢,所以比较有助于身体吸收利用,从而更解渴。
最佳饮用时间:晨起空腹
早晨起床后是喝水的最佳时机。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会开始缺水,此时补充水分尤为重要。赵润栓主任医师建议,在晨起空腹时喝一杯水,可以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广东省疾控中心也推荐早起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以促进排便、清醒大脑。
饮用注意事项
适量饮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女性每天需要喝1500ml,成年男性每天需要喝1700ml。早晨起床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水(约200ml),促进排便。但要注意,水喝太少不一定会口渴,但感到口渴时身体已是处于缺水状态,要记得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再喝水,建议喝水一次喝200~300ml。
特殊人群需谨慎: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心衰患者等特殊人群,喝水量需要遵医嘱。过多摄入水分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水中毒。
避免过冷或过烫:饮用温度过低的水(如冰水)会造成肠胃血管突然收缩,使供给肠胃的血液突然减少,并可能会导致胃痉挛、腹痛、腹泻等情况。而饮用温度过高的水(65℃以上)会烫伤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选择温白开:含糖饮料、蜂蜜水、淡盐水等“加料水”并不适合早晨饮用。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风险;蜂蜜中的高果糖含量对高血糖人群不利;淡盐水可能使血压升高;柠檬水则可能刺激胃部。因此,建议选择温白开作为早晨的第一杯水。
科学依据
“每天喝够8杯水(约2升),有利于身体健康,否则就会缺水。”这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人体每天的“水周转量”包括了摄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水量。不过,水周转量并不等于我们每天实际的饮用水量。例如,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但并不需要饮用4.2升的水。因为人体代谢和体表水交换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来自于食物和饮水,如果食物和饮水各半,则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至1.8升。相比之下,女性饮水量要小,因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名20多岁的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至1.4升。
早晨喝温开水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科学”二字。从水温到饮用时间,从饮用量到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科学依据。只有遵循科学的饮用方式,才能真正发挥这杯水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