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冬季呼吸道疾病预防攻略
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冬季呼吸道疾病预防攻略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其中,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不仅传播速度快,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专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
“要把握好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一民表示,流感高发期一般在冬春季节,也就是11月到来年3月。考虑到疫苗接种到人体后,一般需要2周到4周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最好在流感季开始之前(每年9月到11月之间)接种流感疫苗。
“关于流感疫苗的接种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一些人认为今年接种了疫苗但依然感冒了,因此认为疫苗无用,明年不再接种。”王一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出现感冒症状不一定是流感病毒导致,可能是支原体、鼻病毒等,流感疫苗对这类病原体不产生抵抗效果。另一方面,接种流感疫苗虽然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但不能100%预防感染;即使感染,也能降低出现重症和并发症的可能性。
重点人群需优先接种
流感脆弱人群更应该及时接种疫苗。王一民说,“一老一小”、孕妇、慢病患者、易感职业人群属于流感脆弱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加之经常处于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感染流感风险高;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重症流感风险很大,也会加重胎儿流产风险;慢阻肺病、支气管哮喘、心衰、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加重基础病,发展为重症;易感职业人群,如在医院、学校、托育机构工作的人员,接触流感病毒的可能性更高,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还可能造成聚集性发病。
“对于疫苗成分有过敏者,或曾经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者,不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王一民说,如果正在发热或者慢性疾病近期加重,建议把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接种。在接种疫苗前,最好经过接种点的医生评估。
日常预防措施不可少
除了接种疫苗,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
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这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与流感等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对于年幼儿童及抵抗力差的群体或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减少感染的概率。
中医预防建议:中医认为“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强调了冬季应早睡晚起,使情志内敛,保暖祛寒,肤不外露,顺应冬季气候特点养护闭藏人体机能的法则。其次,冬季阳藏阴盛,是人体进补的好时节,应以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原则,宜选用“温补类”食物、药物以调养心神。肺“五行”属金,五色属白,白色入肺,所以可以食用一些如山药、百合、莲藕、白萝卜、羊肉、银耳、酥梨、莲子、白果、荸荠等润肺养肺的药食两用之品,来达到“补益肺脏”的效果;中医“膏方”是此时调养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选择,对于易于反复发生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也是一个较佳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通过练习“八段锦”,来提升自身机体免疫力;针灸治疗能调和阴阳,对呼吸系统易于反复发生的慢性支气管炎、咽炎、鼻炎等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和儿童:这两类人群是流感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加之经常处于教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感染流感风险高。因此,这两类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预防措施。
慢性病患者:慢阻肺病、支气管哮喘、心衰、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可能加重基础病,发展为重症。因此,这类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孕妇: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重症流感风险很大,也会加重胎儿流产风险。因此,孕妇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抵御呼吸道疾病的侵袭。记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做好日常预防措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