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然-人类行为》:未婚人士抑郁风险高80%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19: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然-人类行为》:未婚人士抑郁风险高80%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作家钱钟书先生的经典之作《围城》中这句名言,或许能为最新研究提供一些注解。澳门理工大学副教授李克峰、哈佛大学博士王翠翠与合作者基于7个国家逾10万人的研究发现,单身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或比已婚人士高80%,且男性和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未婚人士其抑郁风险更高。该研究11月5日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

抑郁症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全球约有5%的成年人有严重的抑郁症。以往的研究显示,婚姻或许能降低抑郁风险,但这些研究通常关注单一国家(常为西方国家)。并且,这些研究的结果往往因国家而异,而且婚姻状况与其他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如社会经济状况、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差异等,并不清楚。

李克峰和同事认为,已婚者的抑郁症风险更低可能是因为夫妻之间可以交换社会支持,有更好的经济资源,以及对双方的幸福感有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之所以更高,可能是因为遵守传统婚姻规范的压力、社会耻辱、缺乏配偶赡养费,以及在没有伴侣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平衡多个角色等。追求事业成功、财务稳定和专业认可也可能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4日,《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或比已婚人士高80%。此外,男性和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未婚人士其抑郁风险更高。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为澳门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李克峰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王翠翠,他们的团队分析了来自7个国家——美国、英国、墨西哥、爱尔兰、韩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106556名受试者的个体层面数据,并对其中20865人随访了4-18年,以研究已婚个人和未婚个人的抑郁症风险。

研究发现,与已婚者相比,未婚者与抑郁症风险的相关性高出79%。离婚或分居者的抑郁症风险比已婚者高99%,丧偶者抑郁症风险比已婚者高64%。抑郁症风险与国家也有关,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的未婚者的抑郁风险高于东方国家(包括韩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此外,未婚男性的抑郁症风险高于未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抑郁症风险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

李克峰和同事认为,已婚者的抑郁症风险更低可能是因为夫妻之间可以交换社会支持,有更好的经济资源,以及对双方的幸福感有正面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人士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之所以更高,可能是因为遵守传统婚姻规范的压力、社会耻辱、缺乏配偶赡养费,以及在没有伴侣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平衡多个角色等。追求事业成功、财务稳定和专业认可也可能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该研究的局限在于数据来自自我报告的问卷,而不是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并且该研究中分析的所有夫妻都为异性恋。

“这项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利用人工智能因果推断和不同设计的跨国大数据,把长期存在争议的婚姻对精神健康的保护作用从公共卫生的群体水平上作出了定论。”《自然—人类行为》期刊责任编辑Charlotte Payne 博士评价说。

该刊先后邀请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王帆等5位国际同行评审专家,对这项研究进行了先后四轮长达近1年的严格审查和评议。审稿人普遍认为,该论文从跨国横断面到近20年随访纵向研究设计严谨、系统,为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跨国大数据研究中的因果推断提供了一个范例。

“这是一项吸引人的发现,通过跨国研究和东西方对比,探索文化和社会背景在婚姻和抑郁症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尚属首次。”其中一位审稿人评价说。

采访中,李克峰表示,这项研究表明文化和社会经济等背景在抑郁症防治中的重要性,这为全球抑郁症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与合作者呼吁,未来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婚姻状态、文化背景、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多重因素,以更有效地应对抑郁症的挑战。

不过,他强调说,尽管与已婚人群相比,单身人群与罹患抑郁症状的更高风险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潜在的心理健康益处而结婚。“婚姻本身受到社会、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婚姻关系的质量本身对心理健康结果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支持彼此,促进幸福的婚姻与良好的心理健康。”他说。

因为队列的数据原因,李克峰表示,这项研究的一个缺陷是无法考虑婚姻关系的质量。

值得关注的是,除婚姻外,李克峰与合作者还发现肥胖是抑郁症的另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下一步,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队列随访研究,结合生理、生化等指标,构建识别肥胖人群中的抑郁症高风险个体。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2033-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