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漳州: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与海上丝路的辉煌
央视聚焦漳州:千年古城的文化传承与海上丝路的辉煌
近日,央视《文脉春秋·历史文化名城篇》第38集聚焦福建·漳州,深入探讨了这座山海相依城市的独特魅力。节目中展示了漳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闽南文化的孕育到海上贸易的辉煌,全面呈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千年古城的历史脉络
漳州,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将军请建漳州获准,始设漳州州治,因州治地处漳江之畔而得名。此后,漳州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逐渐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闽南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闽南文化是漳州最鲜明的文化标识。作为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域,漳州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闽南语、闽南建筑、闽南民俗等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发音和词汇,被誉为“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闽南建筑则以红砖厝最为典型,红砖堆砌的外墙,厝尾双挑的燕尾脊,墙面上雕有小花、小草等图案,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闽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漳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宋代起,漳州就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与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东非等地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月港的崛起更是将漳州的海洋贸易推向了高潮,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
明代,月港成为漳州海上贸易的中心,海商们开辟了多条海外贸易航路,包括西洋航路、东洋航路、北洋航路和东番航路。这些航线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也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漳州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外,同时,海外的香料、珠宝、药材等也通过漳州传入中国。
文化遗产见证历史
漳州拥有众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漳州古城保留了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千年古城的历史韵味。
南靖土楼是漳州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独特的土楼建筑,融合了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其中,田螺坑土楼群呈梅花形布局,裕昌楼则以“东歪西斜”的奇观闻名。
龙海埭美古村是漳州传统村落的代表,276座古厝按“九宫”格局排列,红瓦屋面、石砌墙体,展现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漳州文旅经济快速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漳州全市旅游总人数达6725.9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排名福建省第二;游客旅游总花费773.28亿元,同比增长21.1%,排名福建省第二。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漳州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
漳州,这座千年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孕育了独特的闽南文化,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漳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