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如何预防PTSD?
地震后如何预防PTSD?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特别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奇美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林健禾建议,通过身体活动与放松技巧、睡眠管理和寻求社交支持与专业咨询等方式,可以帮助民众有效应对地震后的心理冲击,减少PTSD的发生几率。此外,“情绪请坐”技巧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照顾方法,帮助人们在灾后找到内心的平静。
PTSD的定义和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严重的应激障碍,由突发性灾难事件或自然灾害等强烈的精神应激引起,可引发患者的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或麻木等症状,常见于集中营幸存者、自然灾害受灾者、退伍军人等高风险人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型(事件后3个月以内)、慢性型(事件后的3个月以上)和迟发型(事件发生后的6个月以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或麻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伴随症状如睡眠障碍、抑郁、药物滥用等问题。对创伤性事件可能发生的人、时间、地点等的回忆能使患者产生精神痛苦或生理应激反应。
专业预防建议
身体活动与放松技巧
地震后,人们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和放松技巧来缓解心理压力。例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都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睡眠管理
睡眠障碍是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容易被吓醒以及噩梦较多。因此,良好的睡眠管理对于预防PTSD至关重要。建议地震亲历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社交支持与专业咨询
寻求社会支持是地震后心理调适的重要环节。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经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如果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如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或心理咨询师等,以获得必要的帮助。
专业心理治疗方法
眼动减敏和历程更新治疗(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EMDR)是一种具实证效果且被广泛运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具体疗程包括评估、准备、处理和结束等阶段。在治疗过程中,个案会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回想创伤经历,同时进行特定的眼动或其他双边刺激,以降低创伤记忆的负面影响。
自我调节技巧
除了专业建议外,地震亲历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节技巧来缓解心理压力。例如,尝试接受现实状况,不要隐藏自己的感受,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悲痛。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需要任何帮助,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儿童和青少年的特殊预防方法
经历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都会产生许多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可能不会立即显现,而是在灾后数周逐渐表现出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 学龄前儿童(1-5岁):可能出现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等行为。
- 学龄儿童(5-10岁):可能出现易怒、哭泣、黏人等行为。
- 青春期前儿童(11-14岁):可能出现睡眠失调、食欲不振等反应。
- 青春期青少年(14-18岁):可能出现身心症状、烦躁或冷漠等反应。
对于失去亲人的儿童,他们可能会出现不相信亲人已经离开、身体不适、觉得自己被抛弃等反应。家长和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些反应,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
地震后的心理创伤需要及时关注和预防。通过身体活动、放松技巧、睡眠管理、社交支持和专业咨询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PTSD的发生几率。同时,家长和教师应特别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反应,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以促进心理康复,逐步重返安稳的生活常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