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错杀马谡,蜀汉军事力量崩盘?
诸葛亮错杀马谡,蜀汉军事力量崩盘?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他兵分四路,自己亲率主力进攻陇西,魏延攻打天水和冀城,赵云作为疑兵迷惑魏军,高详则负责盯防郭淮。然而,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北伐大计,最终却因街亭之战的失利而惨淡收场。
街亭之战是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率部前来增援后,派遣马谡镇守街亭,高翔镇守列柳城,魏延镇守阳平关。然而,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马谡是蜀国武将,马良的弟弟,在征伐南蛮时提出了“攻心为上”的建议,得到了诸葛亮的信任。在228年的街亭之战中,马谡自荐镇守街亭,但最终完败于魏国大将张郃,导致蜀军攻略长安的计划破灭。诸葛亮回军后将其处斩。马谡的五维数据中知力最高为87,统率最低为64,带有“石兵”、“策士”、“智囊”、“猪突”、“高慢”的标签。
诸葛亮为何偏用马谡,而置魏延、吴懿等宿将于不顾?原因有三:
首先,马谡和诸葛亮私交甚好,可谓是情同父子。马谡在给诸葛亮的私人信件中说:“明公视谡如子,谡以明公为父。”马谡的兄长马良与诸葛亮也是情同手足。有了这层关系,诸葛亮和马谡并非一般的上级与下属关系,诸葛亮任用马谡,确实有因私废公的嫌疑。
其次,马谡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在诸葛亮平南中时,是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的战略,使南中十数年不复叛。第一次北伐前,也是马谡献上反间计,使诸葛亮头号大敌司马懿不得任用,北伐才会进展神速。有如此才能,使诸葛亮一度以为,刘备对马谡的判断是错的,可见诸葛亮识人之明,远不如刘备。
最后,这与蜀汉集团的内部矛盾以及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关。刘备入川之前,早有一群依附在刘焉、刘璋父子周围的“东州人”集团,主要是从南阳、三辅一带来蜀中避难的世家大族,法正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跟随刘备入川的,以荆州人为主体,也夹杂着从北方来的“老兄弟”,可称为“旧人”。旧人虽寡,但处于支配地位;东州人虽多,但被压制。诸葛亮用人,向来讲求新旧平衡,但作为荆州人的他,心里不免偏袒“旧人”。故此,诸葛亮偏用荆州出身的马谡,也就不难想象了。
诸葛亮自己也清楚自己在用人这件事上负有首要责任,故此在街亭之战后,自请贬官三级,以示惩戒,这也体现了其法度严明,勇于担责的优点。
无论如何,诸葛亮的这次失利,都给蜀汉留下了沉重的代价。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系于一念之间,诸葛亮的这次失利,正是蜀汉日后走向衰落的开端。这场失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挫折,更是蜀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一次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