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特种糖叩开中国市场大门,制糖业迎来新机遇
毛里求斯特种糖叩开中国市场大门,制糖业迎来新机遇
毛里求斯,这个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海岛国家,素有“天堂原乡”美誉。然而,除了迷人的海景和热带风光,毛里求斯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别称——“甜岛”。这个称号源于岛上最重要的农作物——甘蔗。自19世纪初以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一直是毛里求斯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面对人工成本上升和欧盟市场配额到期等挑战,毛里求斯的制糖业正经历转型。幸运的是,2021年中毛自贸协定的生效为毛里求斯的特种糖打开了通往中国市场的“甜蜜之门”。
从“甜岛”到“甜蜜市场”
毛里求斯全国耕地的90%都用于甘蔗种植,制糖业一度创造了该国近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九成以上的出口总额。尽管近年来,毛里求斯政府实施经济多元化政策,金融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制糖业仍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毛里求斯糖业联合组织首席执行官德韦什-杜基拉介绍,加上蔗糖生产过程中的蔗渣、糖蜜等副产品,制糖业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仍达2%以上。同时,制糖业还吸纳大量就业人口,除了8000多名甘蔗种植者外,还包括大量从事甘蔗收割、蔗糖加工和运输等工作的人员。“维持制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毛里求斯至关重要。”
然而,自本世纪初开始,毛里求斯制糖业遭遇严峻挑战。一方面,毛里求斯制糖业规模较小、人工成本较高等竞争劣势逐步凸显;另一方面,毛里求斯蔗糖的主要市场欧盟对毛进口食糖配额协定到期,致使毛里求斯的蔗糖出口严重下滑。
中毛自贸协定:开启“甜蜜之旅”
2021年1月1日,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内容。在货物贸易领域,中毛最终实现零关税的产品税目比例分别达到96.3%和94.2%;在服务贸易领域,双方承诺开放的分部门均超过100个。
中毛自贸协定专门为毛里求斯的蔗糖作出“关税配额”安排:从2021年的1.5万吨配额开始,每年增加5000吨,直到2028年达到5万吨。在此配额内,毛蔗糖关税由此前的50%降至15%。
杜基拉说:“这一安排对毛制糖业出口意义重大。此前,我们第一次向中国出口特种糖是在2010年。但直到2020年,毛特种糖对华出口只维持在700吨至1100吨之间。”如今有了中毛自贸协定,意味着毛里求斯蔗糖五分之一的出口得到了保证。
特种糖的“中国机遇”
在评价毛里求斯甘蔗的特点时,布鲁思说:“作为一个小岛,我们的甘蔗生产面积非常小。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注重蔗糖的质量。我们生产的大部分是特种糖,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23年,在长沙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上,毛里求斯特种糖已经拥有独立展位。杜基拉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市场的贡献巨大。”
杜基拉强调,在中毛自贸协定框架下,毛里求斯针对中国市场出口的特种糖“并非是中国自产糖的替代品,而是补充”。从长远来看,对中国市场的营销重点将集中在附加值更高的特种糖细分市场。
展望未来:甜蜜的前景
自2021年年初中国—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毛里求斯“小蔗糖”迎来中国市场“大机遇”。毛里求斯别名“甜岛”,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就是甘蔗。制糖业曾一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三分之一、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如今,制糖业对毛里求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仍在2%以上。
毛里求斯糖业联合组织首席执行官德韦什·杜基拉表示,从中长期看,在自贸协定生效、进博会“溢出效应”和中国市场对非洲农产品进一步开放三重利好叠加之下,中国市场将有力拉动毛里求斯经济增长。
随着中毛自贸协定的深入实施和中国市场对高品质特种糖需求的不断增长,毛里求斯的“甜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不仅为毛里求斯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正如杜基拉所说:“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