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冻疮高发,中医调理和预防全攻略
冬季冻疮高发,中医调理和预防全攻略
随着冬天的到来,冻疮成了不少人的烦恼。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皮肤损伤,通常出现在手指、脚趾、耳朵、脸颊等部位,表现为皮肤局部的红肿、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水疱甚至皮肤破溃。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自身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的。
中医调理方法
外用疗法
辣椒酒涂抹法:将患处用热水清洗后,用棉签蘸辣椒酒涂沫患处,每天4~5次,10天左右即可。注意:已经破溃的冻疮部位不可用此方法。辣椒酒制作方法:红尖辣椒十几个,高度白酒500克,浸泡1星期。
红辣椒水泡脚:选一把红辣椒,加水煮十几分钟,煮出半盆水,待水温时泡脚,每晚1次,每次20~40分钟,连续4~5天即可。
生姜水浸泡:手脚已生冻疮但未破溃者,可用生姜煮水,然后浸泡手脚,每晚1次,每次20~40分钟,连续4~5天即可。
内服调理
推荐使用当归四逆汤,其组成包括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8枚、炙甘草6克。该方具有发表温中、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功效,适用于冻疮、雷诺氏病等血虚寒凝症状。
日常预防与护理
保暖措施
- 穿着保暖:注意手脚等容易受寒的部位的保暖,穿着保暖的衣物、手套和袜子。
- 温水泡脚:每天用热水泡脚,水温以能忍受为宜,泡约15-2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手脚不再冰冷。
- 局部按摩: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
饮食调理
- 温补食物: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 高蛋白食物: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满足热能供给。这些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 坚果类: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榛子、栗子等,坚果属热性,可以御寒,增强体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冻疮虽小但伤害值极高,而且挑人挑环境。儿童、少年易得,青壮年次之,老年人不易出现。儿童和少年受到寒冷刺激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强烈,容易出现血液瘀滞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发生冻疮。末梢循环不良的人群,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如患有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贫血等也容易得冻疮。
生活小妙招
手指操:不管何时何地,习惯性地用手抓一抓,拍一拍,摩擦一下,对于血液循环都有一定的加快作用,这也是一种不依赖任何外部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一项简单运动。
花椒水泡脚:每日睡前半小时可用花椒水泡脚15分钟,花椒的辛辣温暖直接刺激下半身,由内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达到活血化瘀、补气升阳的作用。
手心搓脚心:将双手对搓至极热后,用手掌心对搓脚心200次左右,长期坚持,可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温暖手脚。
冻疮虽然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毛病,实则让人痛苦不堪。希望以上这些方法能帮助你有效应对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