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坛医院研究揭示:补救性颅内血管成形术或增加脑梗患者并发症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7: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坛医院研究揭示:补救性颅内血管成形术或增加脑梗患者并发症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中荣教授和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神经病学期刊《Lancet Neur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补救性颅内血管成形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这一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减少并发症风险。

01

研究背景与目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是急性大血管闭塞(LVO)机械取栓失败和术后再闭塞的重要原因。既往观察性研究和行业共识认为,紧急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可能是有效的补救手段,但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缪中荣教授和王拥军教授联合全国36家高级卒中中心,共同开展ANGEL-REBOOT研究(ClinicalTrials,NCT05122286)。

02

研究设计与主要发现

该研究共纳入348例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LVO经机械取栓后残余严重狭窄(>70%)或再通失败(eTICI 0-2a)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补救成形组(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或标准治疗组(继续或终止取栓)。研究结果发现,补救成形组和标准治疗组的主要结局(90天mRS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common odds ratio 0.86 [95% CI 0.59–1.24], P=0.41),两组的死亡率相似(11% vs 10%)。然而,补救成形组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5% vs 1%)、PH-2型出血(3% vs 0%)和手术相关动脉夹层(14% vs 3%)的风险更高。

03

临床意义与未来方向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特定情况下,补救性颅内血管成形术可能并非最佳选择。研究团队建议,当急诊取栓1-3次残余严重狭窄或取栓3次再通失败时,紧急实施补救性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并未改善患者的90天临床预后,反而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取栓之后进行补救性颅内血管成形术的最佳时机和获益人群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04

专家团队介绍

缪中荣教授现任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是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王拥军教授现任天坛医院院长,兼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两位教授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研究,多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为推动卒中治疗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一研究结果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