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宋理宗到现代:鞭炮的千年趣闻与禁放争议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04: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宋理宗到现代:鞭炮的千年趣闻与禁放争议

春节前夕,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幸福。

关于烟花爆竹禁放问题已经争论多年

现在一提起春节放鞭炮,网上就有很多种声音,有人说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有必要传承下去;有人说放这个太危险,万一二踢脚顺着排油烟机钻进厨房里点着煤气罐,那整个楼就都炸了。其实自打鞭炮被发明以来,确实带来一些危险,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对它乐此不疲,甚至于贵为天子也要享受鞭炮带来的乐趣。

鞭炮又称为爆竹,这源自于先秦时期的一种祭祀活动,《周礼》记载九种祭祀仪式中第三种叫做爆祭,燃烧柴火进行敬神驱邪,这里的“爆”其实就是燃烧,但与一般的燃烧不同,燃烧时要发出声音。竹子燃烧时,由于加热会突然爆裂,发出很大的噪音,最能达到“爆炸”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故而得名“爆竹”。

烧竹的传统一直延续到宋代

在南北朝时期烧竹子这种习俗已经被移植到过年的习俗当中,“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到唐朝有人把硝石放进竹筒内点燃,发明出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鞭炮,此后竹筒外壳变成纸外壳,也就是咱们今天见到鞭炮的结构,在唐宋时期,过年放鞭炮在上流社会中很流行,因此才会有王安石那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贵为天子也愿意放下架子与民同乐,不过由于鞭炮有一定危险性,也就经常发生乐极生悲的事情。

宋理宗刚登基不久一次过新年,看宫里太监们放炮不够过瘾,决定亲自点一个。他点的这个鞭炮名为“地老鼠”,外观做成老鼠的形状,点着后屁股着火推着地老鼠往前跑,而宋理宗点的这只地老鼠可能是制作工艺上有所欠缺,着火以后不走直线而是在地上乱跑,这一跑不要紧直接跑到了杨太后的座位底下,杨太后本来看烟火看的正起劲,被吓了一跳后兴致全无,转身回宫连晚宴都不吃了。


宋理宗画像

换成正常的母子关系皇上给太后认个错就行了,太后再怎么不乐意也不能够跟亲儿子过不去,可问题在于宋理宗是养子,前任皇帝宋宁宗没孩子,只能从民间找到赵宋宗室养在宫中。

宁宗驾崩之后杨太后和权臣史弥远废掉了太子,改立宋理宗为帝。宋理宗自己太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咋来的了,也太知道这位太后的手段了,当初太后还在当皇后的时候,谈笑间就杀了手握重权的宰相韩侂胄,现在废一个傀儡皇帝又能花多少功夫?所以皇上从来见到太后都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这回发现自己玩疯了惹到了太后,紧张的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黎明就跪在太后寝宫门口谢罪,请求他老人家处分自己和负责鞭炮事务的太监。


恭圣仁烈杨皇后(1162年6月30日—1233年1月18日),原名杨桂枝,严州遂安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齐王杨渐之女,宋宁宗赵扩的第二任皇后。

杨太后看见孩子还挺孝顺,就说皇上不必如此,你也没罪,于是一天云雾散,此后宋理宗有没有玩过鞭炮不见记载,我估计他是对这玩意有阴影再也不敢玩了。

惹祸的宋理宗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换成明朝那几位皇帝,放炮能把自家房子给点了。

明永乐十三年,明成祖朱棣和王公大臣一起观看“烟花秀”,结果风向突然发生改变,他们所在的午门城楼不慎被点燃,负责这次活动安保工作的中军都督马旺也在事故中殉职。朱棣认为这起事故是上天对他的示警,于是将燃放烟花和花灯的活动挪到北海公园举行。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放炮娱乐的场景

到了正德年间,皇上就喜欢胡闹,他看着宫里张灯结彩,心想要是拿个二踢脚把灯打下来是什么效果?于是抱过来二踢脚就开始瞄准,结果枪法不错,上去就轰下来一盏灯,打翻的灯掉到地上引燃了盆景,最后点着了乾清宫和坤宁宫。太监们拥着明武宗到西苑避难,望着烈焰腾空的乾清宫,明武宗边撤边乐得喊叫:“好一棚大烟火!”

正德皇帝胡闹,他的弟弟嘉靖皇帝也没好到哪去,他跟妃子在永寿宫放烟花引发火情,致使永寿宫整体被烧毁,救火的太监宫女死伤无数。于是,自嘉靖年间起,京城就率先实施了烟花爆竹“限放令”。所谓“限放令”,即官府明确规定燃放时间和设置燃放“专属区”,并严禁在紫禁城周围点炮。而且明朝以后到清朝皇帝们为了安全起见,都是自己不放看别人放,这样真把房子点了也不是自己的责任。

伍连德医生

鞭炮除了在过节的时候用来娱乐,也能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1910年末东北爆发鼠疫,民众朝不保夕民心惶惶,清政府派出医学专家伍连德去现场考察,伍连德拿出治疗方案,其中有一点就是让民众在家里放鞭炮,只要别把房子烧了就行。因为他发现鼠疫病毒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鞭炮里的硫磺硝石在爆炸后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在家里放炮又可以减弱空气流通速度,这样就等于每个家庭里都消了一遍毒。

此外,鞭炮在战争当中也能达到制造混乱,影响战局的意外效果,太平天国造反时攻打永安州,利用城内守军迟迟不见援兵士气低落的弱点,太平军派细作在永安城内四处放鞭炮,吓的清军肝胆俱裂,城池终于易手。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清 丁观鹏 郎世宁等《乾隆帝岁朝行乐图》

1911年武昌起义后,其他各省也是蠢蠢欲动,10月23号九江独立,江西首府南昌顿时有了危机感,南昌城的新军决定在30号发动起义,然而就在事发前一天,巡抚冯汝骙为了安全起见,收缴了新军的武器弹药。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新军各部如约在30号晚上暴动,由于没有子弹,他们在城中各处放鞭炮,城内守军立刻大乱,巡抚冯汝骙以为是革命党大军来了,吓得赶紧收拾细软逃跑,就这样南昌城兵不血刃的被光复了。

不过有的时候过于熟悉鞭炮,会导致哪怕真打起仗来也没人害怕。1968年北越发动春节攻势,在春节初一向南越西贡等地发起突袭,北越本来希望借助这次偷袭造成南越民众的恐慌,可那天南越人民都在过年,还以为AK47的枪声是放鞭炮。就这样南越一溃千里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美军和南越军在稳住阵脚后又把北越人赶出了自己的城市。

中国古代的鞭炮不仅是历史悠久,也用途广泛。现在对于它的争议在于应不应该放,正反两方说的各有道理,那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划一片区域专门拿来放炮,爱放的过瘾了,不爱放的也不用听着闹心,本来是一件非常好解决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因为它吵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