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霸凌频发,劳动法如何护航?
职场霸凌频发,劳动法如何护航?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4年度十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职场霸凌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职场霸凌的恶劣影响,也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重要参考。
案例回顾:罚抄《心经》百遍的职场霸凌
杨某于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医疗公司,担任商务部经理。2023年2月17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要求杨某调整工作内容,承担审计工作。杨某表示不熟悉审计工作内容,拒绝调岗。随后,刘某要求人事经理给杨某单独安排一个办公室,工作内容是抄写《心经》一百遍,并在全公司发布公告。次日,杨某的办公电脑、文件等均被收走,办公桌上只有一本《心经》。
2023年2月24日,杨某以公司未按约定提供劳动条件为由,向公司发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2023年3月1日,杨某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25000元。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杨某的仲裁请求,一审、二审判决结果与仲裁裁决结果一致。
职场霸凌的定义与表现
职场霸凌,又称职场欺凌,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无端指责、谩骂、排挤、孤立、言语威胁、当众侮辱、恶意中伤、性骚扰,以及上级利用职权进行的报复性调岗、降职降薪、惩罚性罚款、扣发工资奖金、不公平对待等行为。
职场霸凌不仅限于直接的言语侮辱或身体伤害,还包括通过不合理的工作安排、贬低人格尊严的惩罚措施等手段进行的精神压迫和心理折磨。这些行为看似不显眼,却能对劳动者造成深远持久的伤害。
法律途径维权:劳动仲裁与诉讼
面对职场霸凌,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仲裁:如杨某案例所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仲裁委员会将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作出裁决。
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截图、证人证言等。
工会帮助:劳动者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利用工会这一劳动者的“娘家”来维护自身权益。
构建和谐职场环境:企业和员工的双重责任
- 企业责任:
-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禁止职场霸凌行为。
- 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 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场霸凌问题。
- 对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避免滥用管理权。
- 员工责任:
- 提高对职场霸凌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勇于拒绝不合理要求。
- 遇到职场霸凌时,注意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与支持,共同抵制职场霸凌行为。
职场霸凌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职场环境,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公平的职场环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当企业真正尊重员工、合法合规经营,劳动保护方面的法治得到完善和有力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职场霸凌问题,使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构建起真正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