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揭秘:亩产突破800公斤
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揭秘:亩产突破800公斤
北疆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然而,该地区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通过引进和推广滴灌技术,结合科学的栽培管理,北疆冬小麦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部分高产示范田亩产已突破800公斤大关。
滴灌技术:实现高产的关键
滴灌技术是将水和肥料通过滴灌带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肥、增产等多重优势。青岛农业大学刘义国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研究,成功研发了适用于小麦玉米周年接茬种植的铺管模式,明确了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的滴灌水肥制度,并开发了轻简化滴灌配套设备。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小麦单产增加10%以上,减少农业用水30%以上,减少氮肥投入20%以上,亩周年节省劳动力2个以上,扣除滴灌首部、管带等投入后的亩平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近五年,通过该技术应用累计节约农业用水16257.6万立方米,减少肥料投入7324.7万公斤,实现增产3.62亿公斤,产生效益19.23亿元。
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品种选择
品种是高产的基础。以“新冬52号”和“垦冬1267”为代表的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抗寒、耐旱、抗倒春寒等特点,同时满足了农户增产增收和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的需求。
播种管理
播种前要做好土地平整、深耕深松等准备工作,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播种时要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一般建议采用精量播种方式,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
肥水管理
滴灌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管理相结合,可以精确控制水肥供应,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通过滴灌系统,可以将水和肥料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中的水肥浪费,同时减少了土壤盐碱化问题。
病虫害防治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高产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在防治过程中,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生态环境。
成功案例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职工闫军通过采用滴灌技术和科学管理,2023年种植的41亩冬小麦平均亩产达到898.19公斤,刷新了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同样在奇台农场,种植户邵大文通过种植“新冬52号”品种,2022年实现了863.8公斤的单产纪录。
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主要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2024年,该师市百亩高产示范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05.37公斤、761.07公斤、723.83公斤。
总结与展望
北疆滴灌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干旱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滴灌技术与良种、机械化等技术的协同应用,不仅实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还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保护了生态环境。未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北疆冬小麦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