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超营收一倍,创新融资纾解资金链压力
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超营收一倍,创新融资纾解资金链压力
近期,环保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持续引发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报,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已高达3496亿元,同比增长15%,占营业收入比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4%。这意味着,整个环保行业的营收几乎全部堆积在了应收账款上,一旦这些应收账款转变为坏账,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致命打击。
以首创环保为例,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1.34亿元,同比增长3.35%,但应收账款却从2023年底的120.44亿元激增至139.52亿元,增幅达15.83%,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152.75%。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上半年仅为10.09亿元,同比下降7.95%。同时,债务压力持续加大,总债务高达490.25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5.05%。
环保企业应收账款激增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财政资金紧张,支付周期延长。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也加剧了企业回款压力。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还具有连锁效应,影响整个环保产业链的健康稳定。
面对这一挑战,环保企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瀚蓝环境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将其在佛山市南海区的垃圾处理服务等形成的不超过10亿元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南海控股,有效盘活了公司资产。深圳能源集团则创新性地采用“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公开型保理”产品,实现应收账款出表并回收资金逾20亿元。
国家层面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如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明确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条件,以缓解这一矛盾。
环保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创新融资方式,同时,政府也应进一步优化支付机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环保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