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悉尼大学研究:体育锻炼真的能提高成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06: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悉尼大学研究:体育锻炼真的能提高成绩?

悉尼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孩子们在读书期间坚持参加体育运动与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该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各地4000多名儿童长达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们在NAPLAN成绩、期末成绩、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表现更好,旷课率更低,大学录取率更高。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平衡体育锻炼与学业压力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运动如何影响大脑和学习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雷迪在《体育改变大脑》一书中提到,运动后人们的词汇学习速度比运动前提高了20%。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在运动时,血管适度收缩,血液循环加速,大脑的供血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促进脑细胞的正常发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认知能力提升非常有益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对孩子来说,想要他变得更聪明,就要从感官运动入手。正确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促进“感官体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非常大的作用。孩子运动神经的培养必须与孩子的机体所要建立的所有协调运动相符合。

孩子通过运动来促进大脑的发育,主要是培养两大技能:一是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让孩子获得平衡能力;二是感觉神经系统功能,让孩子通过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评价,为自己的智力发展打好基础。孩子越运动,越聪明,原因在于运动可以使大脑内的海马状突起变大,而这部分区域是主管学习和记忆的。

当前教育环境下的现实挑战

教育部近期发布了一项颇具争议的新政,即要求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的学生每天必须保障至少2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一看似旨在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举措,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烈讨论和质疑。

每日2小时的体育锻炼,真的能成为解决学生健康问题的万能良药吗?理论上,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无疑有利于改善学生体质,降低近视率、肥胖率等健康问题。然而,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如想象中乐观。首先,体育锻炼的效果并非单纯依赖时间投入,而是与锻炼方式、强度、个体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一刀切的“2小时”规定,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低效、重复的活动中消耗时间,而非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锻炼。

其次,尽管体育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度强调其重要性可能导致学生和家长产生“运动焦虑”,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追求运动量,反而可能引发运动损伤、过度疲劳等问题。此外,如何确保体育锻炼与学业负担的平衡,避免因增加体育时间而导致其他学科学习时间被挤压,也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平衡体育锻炼与学习

  1. 制定计划,高效利用时间
  • 设定目标:明确每天的学习和锻炼目标,确保两者都能得到足够重视。
  • 优先级排序:使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区分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优先完成最重要的事项。
  • 番茄工作法:通过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的方式提高效率,在间歇中安排轻松活动如拉伸或散步。
  1. 合理安排锻炼
  • 选择适合的运动: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挑选运动类型,例如慢跑、游泳或瑜伽等有氧运动,既能缓解压力又能提升体能。
  • 灵活调整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疲劳,适度运动(如每天30分钟至1小时)更有利于长期坚持。
  • 优化运动时间:在学习前进行短暂锻炼可提高认知功能;长时间学习后运动则有助于放松身心。
  1. 培养健康习惯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充分恢复。
  • 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为学习和运动提供能量。
  • 减少刺激物摄入:过多咖啡因和糖分可能影响睡眠和注意力,应适量摄取。
  1. 实用技巧分享
  • 家庭支持与合作: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计划,相互监督并给予鼓励。
  • 周末户外活动:利用休息日进行徒步、爬山等活动,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
  • 记录与反思:定期总结学习和锻炼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以达到最佳状态。

成功案例分享

每年那些高考状元,他们在传授学习方法的时候,有一项几乎是学霸们的共性,那便是兴趣广泛,爱好体育运动。运动,是对孩子大脑最好的投资,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因此,大脑是有可塑性的,而且越用越灵活。经常运动,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展。

运动,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运动,能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输和赢。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内心都很脆弱,仿佛有一颗“玻璃心”,经不起半点的批评,也忍受不了一点的压力。林语堂先生曾经翻译过一本书叫《靠自己成功》,里面有段话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有人问一个孩子:“为什么你能学会溜冰?”小孩的回答是:“其方法就在每次跌跤后,立刻就爬起来!”就像在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少女谷爱凌,所有人都羡慕她的高光时刻,却不知所谓的天才,是无数次的摔倒,是日复一日的苦心钻研,是挫折之后的咬牙坚持。赛后她表示:无论我做这个动作最后落(成功)还是不落(失败),我都会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挑战这个动作,就是想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我心里的想法。唯有内心强大,平静如水,才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赛场上,以平常心看待输赢。心静了,就能将平日的训练发挥到极致。坦然面对失败,面对挫折,这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须要学习的一课。而运动,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

运动,是孩子坏情绪的宣泄渠道,有些家长会有疑问,在家里的乖乖孩子,怎么总是在学校打架?事实上,研究表明孩子的攻击性,需要透过教育来引导、升华为正面行为。除了善良行为的认同学习外,多运动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使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有一个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记得一次考试成绩出来,我考得很糟糕,心情一下子跌到低谷,感觉世界都没有爱了。刚下课自己就冲出教室,飞奔到操场,踏上塑胶跑道。迈着轻盈的步伐、听着沉重的呼吸声,汗水和泪水一起从脸上冒出,那一刻心就放下来了。

不论是在家写作业感到乏味枯燥时,解出难题心烦意乱时,或者心情不好时……很多这样郁闷的时刻,运动都可以让孩子变得平静和坚强。

运动,是孩子一生都该坚持的习惯。体育运动,锻炼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更是在磨练人的精神和意志。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坚持,体育运动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运动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有多大?”有一条高赞回答这么说:“运动让孩子变得勇敢且自律。”比如,外交部长王毅被誉为“中国最帅外交官”。70岁的他处理繁琐的外交工作时,游刃有余,具有大国风范,而这位优秀且忙碌的人还是一位运动达人。2015年3月,王毅在瑞士参加会议期间,一组在日内瓦湖边慢跑的照片走红网络。照片中的王毅体态轻盈、步伐矫健。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曾多次说,自己能够坚持写作,全仰赖于每天坚持跑步。他从33岁开始跑步,每天按照规定的公里数目,已经坚持跑了三十余年。他说自己写小说的方法与灵感,许多都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得到的。

人的一生应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运动场。运动,让孩子学会赢,也学会输;学会去领导,也学会被领导;学会做极致的自己,也学会做团队的一员;学会什么时候去努力奋争,也学会什么时候去承认失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奔跑、去锻炼、去感知。孩子需要的,是强壮的身体、自信的笑容,还有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他跑的每一次步、流的每一滴汗,都会成为他健康成长最好的滋养。爱运动的孩子,定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结语

悉尼大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数据,证明了体育锻炼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然而,如何在实际中平衡体育锻炼与学习,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合理的运动安排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实现身心健康与学业进步双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