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化验前的科学准备攻略
抽血化验前的科学准备攻略
抽血化验是体检和疾病诊断中最基础的检查方式,其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抽血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抽血化验前的各项准备事项,帮助你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为什么抽血要空腹?
空腹抽血是指禁食8小时后空腹采取的标本,一般是在晨起早餐前采血。这是因为:
参考范围源于空腹:检验科所有的检测项目都会有一个参考范围,而判断结果是否异常,则是用个人结果与参考范围相比较,超出参考范围,就算异常。参考范围的制定大多数情况都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检测结果为依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如果个人抽血时不空腹,那么和参考区间就会缺乏可比性,影响结果判读。
避免饮食干扰:人在进食后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检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升高。人进食后的半小时内,血液会呈乳糜状,很多检验项目的检测需要经过比色的过程,乳糜血会严重干扰检测结果!
空腹抽血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空腹时间:至少禁食8小时,以12至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例如,如果预约在早上7:30抽血,前一天晚上11:30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
饮水要求:空腹并不等于完全不能喝水。在抽血前一天晚上及第二天早晨,可以少量饮水(总量不超过200ml),尤其是白开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正常代谢。但不宜喝饮料、茶水和咖啡。
饮食要求:抽血前24小时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高蛋白食物。体检前一天晚上,病人保持平时的生活习惯,正常饮食;饭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饭后不喝咖啡、浓茶;休息好。
运动要求:抽血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抽血当天不做早锻炼运动,平静地到医院等候采血。
慢性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抽血前可按医嘱服用药物,并用少量水送服(不超过200ml)。这既能保证治疗连续性,又不会显著影响检查结果。但某些药物如ACE抑制剂和ARB类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血钾和肾功能,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影响血糖指标,建议在抽血前咨询医生。
抽血前还需要注意什么?
着装要求:穿宽松纯棉的衣服,避免穿袖口过小的衣服,以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
心理准备:如果有晕血、晕针或对含碘制剂、酒精过敏的情况,需提前告知工作人员。
其他事项:抽血前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抽血后需要注意什么?
止血方法: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三个手指压迫止血,按压3~5分钟。止血带什么时候松:使用时尽量缩短紧扎时间,进针后,若血管充盈,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接上采血管,血流不通畅可适当调整针头;若血管不充盈,可视情况扎着止血带,但应尽量控制在1分钟以内。
休息:抽血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采血结束后,指导患者使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采血部位3 min~5 min,切勿揉搓穿刺部位,避免损伤血管;同时我们在每个采血窗口贴上“抽血后请按压3 min~5 min,勿揉和按压针眼”的提示,对于一些凝血差的患者应按压部位时间延长到10 min,以免针眼再次出血,引起皮肤瘀青和疼痛。同时指导患者按压后的棉签应投入科室医疗垃圾内,以防交叉感染。根据检验项目,详细告知取报告的时间、地点,凭就诊卡到检验科自动报告机上打印报告。
饮食:抽血后可以正常饮食,但建议保持清淡,避免油腻和高蛋白食物。
观察: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通过以上科学的准备措施,可以确保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同时,也提醒大家,抽血化验前的准备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配合。如果有任何疑问,一定要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认,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