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新指南:清晨6-10点空腹服药效果最佳
高血压新指南:清晨6-10点空腹服药效果最佳
清晨空腹服药已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新指南。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清晨血压会自然升高,此时服药能有效平稳血压,防止心血管负担。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在早晨6点至10点间服药,以应对早高峰的血压波动。此外,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环节。
清晨血压升高的科学依据
清晨高血压,指在早晨起床后出现的血压升高过快、水平过高的现象。清晨高血压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引起血浆皮质醇、儿茶酚胺、肾素等水平持续升高所致。另外,小动脉、大动脉血管靶器官病变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清晨高血压。
血压在早上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大量研究和临床证据显示,清晨血压急剧升高或血压晨峰过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清晨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导心肌重塑,导致心室复极化异常,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左心室肥厚、恶性心律失常等。因此,做好清晨高血压的管理和防范,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非常重要。
清晨服药的具体时间建议
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推荐一般患者(包括65~79岁老年人)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应该降至<130/80mmHg。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在早晨6点至10点间服药,以应对早高峰的血压波动。
空腹服药的优劣分析
有些药物必须在饭前服用有几个原因。原因之一是有助于增加血液对药物的吸收。空腹服用时,某些药物能够更快地进入血液,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作用。食物会减缓某些药物的吸收过程或干扰肠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例如,甲状腺口服药物(如左甲状腺素)建议空腹服用,这样药物的吸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与空腹服用相比,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吸收率会降低。同样,一些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如较新的 GLP-I 受体激动剂 semaglutide,应在餐前至少 30 分钟空腹服用,以确保最佳吸收。
另一个原因是避免与食物发生任何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潜在的副作用。空腹服用这些药物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相互作用,并确保药物不受食物成分(如矿物质、纤维或脂肪)的影响,因为食物成分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减少药物的吸收或改变药物的作用。
例如,某些抗生素会与奶制品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调整生活方式: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心态平和、睡眠充足、规律运动。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活动量要适度,避免久行、久立、久坐、久卧。
室内外都要注意保暖:如果觉得室内温度偏低,可打开空调、电暖气等保暖设备。开窗通风及外出时,记得增添衣物。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减少清晨和大风、降温天气外出。
控制每日盐摄入量: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克以内。可根据情况使用限盐勺,将用盐量适量分配在一日三餐中。
遵医嘱服药:遵医嘱,坚持用药最重要,千万不可按自己的感觉随意减药、停药或加药,如有身体不适,或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及时找医生就诊,请医生来判断该如何做调整。尽量服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起床后吃一次,不仅能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的平均水平,还能防止服药后18~24小时(最后6小时),也就是第二次服药之前几小时的血压上升幅度。
每周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循环,对降血压、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机能等多方面都有帮助,有研究发现,每周只要慢跑一次就可以延长6年的寿命。
适当补钾:钾是一种可以帮助身体控制体液平衡,使血压下降的元素,多吃香蕉、豆类、鱼类、坚果以及种子等食物,都可以为身体补充钾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