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选美引发审美之争:全球化下的东西方审美融合与冲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8: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选美引发审美之争:全球化下的东西方审美融合与冲突

2024年7月,全球首个AI选美大赛在社交媒体平台Fanvue上举行,来自摩洛哥的虚拟网红肯扎·莱利(Kenza Layli)摘得“Miss AI”桂冠。这位由Phoenix AI机构创始人米里亚姆·贝萨(Myriam Bessa)创作的虚拟人,在Instagram上拥有近21万粉丝。她的获奖感言中提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一种转型力量,可以挑战规范,创造以前不存在的机会。”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AI生成的虚拟人形象可能加剧社会对外貌的单一标准,导致审美趋同。但也有人指出,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一工具来塑造多元化的审美观。

01

东西方传统审美标准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自古以来就存在显著差异。西方美学强调感性与理性并重,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都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西方美学注重形式美,强调比例、和谐与对称,这种审美观念在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比之下,东方美学则更注重意境与神韵。中国古代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美的本质。东方美学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上,东方美学更注重线条的流畅与意境的营造,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日本园林的简约之美等。

02

全球化下的审美融合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东西方审美标准正逐渐融合。时尚界和影视圈的审美趋同现象尤为明显。时尚杂志上的模特们大多拥有高挑的身材、精致的面容和相似的穿搭风格。好莱坞大片中的主角形象也影响着全球观众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趋同反映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但也引发了对文化多样性丧失的担忧。

03

审美趋同引发的争议

AI选美大赛的争议,实质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审美标准的复杂性。一方面,AI技术能够快速学习和模仿现有的审美标准,生成符合大众喜好的虚拟人形象。但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审美标准可能加剧社会对外貌的刻板印象,忽视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许粲昊教授指出:“社会的审美观影响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的审美标准。人工智能应该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为大众审美带来新鲜感或打破传统审美标准的技术。”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平衡审美趋同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完全抵制全球化带来的审美趋同,也不能任由其发展而忽视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在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审美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