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的情感意境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的情感意境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这是唐代诗人崔涂在《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中的名句,描绘了一个除夕之夜,诗人在巴山道中所见所感。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所处的荒凉环境,更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这首诗写于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巴山道中,远离家乡和亲人。诗的开头两句“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就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处境。“迢递”形容道路遥远,“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即今四川东部一带。“羁危”则暗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危险。诗人离家万里,身处险境,这种环境本身就容易引发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乱山残雪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夜幕降临,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残留着未融化的积雪,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寂静和荒凉。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到寒冷,更增添了内心的孤独感。诗人用“乱山”来形容周围的山峦,暗示了内心的纷乱和不安。

“孤烛异乡人”则通过“孤烛”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在古代,蜡烛不仅是照明工具,也常被用来象征温暖和陪伴。然而,这里的“孤烛”却暗示着诗人身边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微弱的烛光与他相伴。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长期旅居巴、蜀、湘、鄂等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不仅让他远离家乡和亲人,也让他感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两句,就生动地描绘了这种情感变化。诗人因为长期在外,与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反而与身边的僮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的转移,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

崔涂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心理状态,也引发了现代读者对孤独、思乡等情感的共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同样会面临孤独和思乡的情感困扰。无论是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是在城市中打拼的异乡人,都能从这首诗中找到共鸣。崔涂的诗句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对家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这句诗跨越时空,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它让我们明白,孤独和思乡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情感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这样的诗句中,我们不仅读到了崔涂的孤独,也读到了自己的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