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座祠堂33座府第,汕头程洋冈村文旅融合促振兴
19座祠堂33座府第,汕头程洋冈村文旅融合促振兴
广东汕头程洋冈村,素有“千年程洋冈”之称,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还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近年来,程洋冈村积极活化资源,鼓励村民进行旧民居改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
每棵榕树都是村中一景
修旧如旧的杏园书屋一角
程洋冈保存了众多古建筑的旧时风貌
程洋冈处处可见历史悠久的老建筑
村落的古树、池塘获得升级维护
走进程洋冈,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素有“千年程洋冈”之称,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古寺庙、古榕、古港等远近闻名,还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潜在旅游资源丰富,是潮汕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这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等,近日再获殊荣,被认定为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活化文物古迹,呈现古村文化历史
程洋冈很好地保存了众多历史悠久古建筑的旧时风貌。徜徉在古村街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一眼千年。
据统计,村内共有19座祠堂、33座府第、40多座书斋等古建筑,其中,始建于唐代的凤岭宫,建于明代的丹砂古寺、晏侯庙以及建于清代的古葵庵等地方都保留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古迹。
程洋冈文化底蕴深厚,潮剧、潮乐、灯谜、医药文化独具一格。村里的戏剧、室内潮乐以及民俗活动中的广场乐潮州大锣鼓、灯谜等分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程洋冈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医药之乡,村中的新兴街就曾经是医馆聚集之地,至今仍然可以发现不少老房子留下了“医馆”的牌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年间创办的程洋冈卫生馆和程洋冈宁静斋。两所医馆秘制的各种中药丸被称为“大娘巾药丸”,因疗效显著,随着近现代出洋华侨将其带到东南亚各国而扬名海内外。
近年来,程洋冈村积极活化资源,鼓励村民进行旧民居改造。村里的不少老屋书斋都得到活化利用,成为游人体验古村文化的悠闲空间。像茶文化工作室、骨科医疗诊所等,都是具有程洋冈历史文化特色的场所。
程洋冈是新加坡华侨、一代潮乐宗师郑映梅的故乡,他在家乡建设了养竹寄庐,晚年回归故里办乐社致力培养潮乐接班人,养竹寄庐现被辟为“郑映梅故居”,是程洋冈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杏园书屋,是一座中西合璧、建筑精美的古书斋,其后院在文史爱好者的共同维护下,经过修旧如旧,现成为一处潮汕文化交流场所。
保护“绿色文物”,让古榕展放新姿
程洋冈的古榕遍布村里每个角落,枝繁叶茂,参天蔽日,姿态万千,每棵榕树都是村中一景。
据了解,程洋冈全村共有古榕树近百株,其中百龄以上古树23棵,是珍贵的“绿色文物”,刻记了上百年的沧桑历史。
程洋冈村重视古树保护,对村内全部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并全面落实管护制度,实现专人专管。同时,落实常态化巡查机制,加装围栏及监控,防范和制止损害古树行为。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程洋冈村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及周边浓厚历史底蕴,提升周边水环境,加强绿化带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使历经百年风霜的乡村古树,继续守护一方水土,延续乡村文化根脉,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
村里的古榕道,通过古树复壮、道路铺装、绿化提升等工程,使这里成为一处集古树旅游观光及自然科普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过程中,程洋冈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产业,并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程洋冈村打造成集古树自然科普、民俗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村落。
村里的公共环境获得了升级改造,先后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增添篮球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同时对遍布村落的古树、池塘及古巷道进行升级维护,形成静谧和谐的公共空间,使来到这里旅游的游人感受到处处皆风景。
该村以古村文化为核心,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业态,植入到这些古建筑中,并推出了古村文化研学游、乡村休闲游等旅游产品,生动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独特风情,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可以参与传统民俗活动和手工艺体验。这一文化旅游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古村的魅力与风采。
据了解,程洋冈村将以“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特色民宿和农产品等方式,力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原文来自大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