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传承历史记忆,守护和平未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27: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传承历史记忆,守护和平未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88年后的今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惨痛的历史。

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2024年11月29日,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一批珍贵文物史料首次亮相。其中,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详细记录了南京城内的惨状:“我们进入南京城参观,四处闲逛之后,在返回的路上我们走错了路,来到了汉中门,沿着八公里左右的城墙一直走,然后回到了宿舍,当时已经过了五点。首先最吃惊的是城外的小河里尸体如山……”这本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的又一力证。

除了文物史料,纪念馆还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2024年7月7日,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现场,青少年代表朗诵抗战诗歌《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哭泣是一件很可羞耻的事。这里躺着一具一具的血腥的尸体,那里躺着一堆一堆的建筑的余烬……”饱含深情的诵读把现场观众的思绪拉回到那段至暗岁月。

在纪念馆的教育活动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大多是幸存者的后代,肩负着将历史记忆传递给下一代的重任。李玉瀚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重外孙,他不仅成为了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家族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外婆年纪越来越大,她希望我可以代替她去作证,让更多人知道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李玉瀚说。他不仅在纪念馆内讲述历史,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家族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李玉瀚一样,加入到历史记忆传承人的队伍中。截至目前,共有32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历史真相,让这段记忆不仅停留在书本上,更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纪念馆的教育活动不仅影响着传承人,也触动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王红霞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和平美好,都是前辈用苦难换来的,要珍惜再珍惜。”这些留言不仅是个人的感受,更是历史记忆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和平的守护者。它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防止悲剧重演。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说:“光这些照片,已经写满悲愤。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不应该忘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