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蕃缂丝梅鹊图领衔,故宫三大类藏品诠释“喜上眉梢”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领衔,故宫三大类藏品诠释“喜上眉梢”
“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中华民族视一些花草鸟兽为祥瑞之物,其内在的预示意义从直观美好愿望的简单诉求延伸并升华为好运、幸福、长寿、发财、加官晋爵的预示,从而构成独树一帜的吉祥文化。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来浅探一下故宫博物院中涉及两个吉祥符号——“鹊”与“梅”的藏品,品味其中“喜上眉梢”的美好祝愿。
文化背景
喜鹊叫声欢快,中国民间将其作为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开元天宝遗事》中写道:“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可见早在唐代即有此一说。
“画鹊兆喜”的风俗也大为流行,古人将喜鹊入画,留下形式多种多样的报喜图,如双鹊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
崔白《双喜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梅盛放于百花之先,北魏陆凯的《赠范晔诗》中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名句,此后“一枝春”或“报春花”便成了梅花的代称。传说梅具四德,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料石梅花盆景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因喜鹊名称中含有“喜”字,梅花谐音“眉”字,喜鹊站在梅花枝梢,即象征着“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寓意。早在千百年前,艺术家便以此吉祥征兆作为创作题材,民间亦常把雕刻品或年画陈列家中,以兆好运。
缂丝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图被誉为故宫博物院十大“镇宫之宝”之一。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缂丝工艺家,仅有的几幅传世作品均为绘画与织造工艺的完美结合。
作品中双鹊栖于树干之上,一鹊缩脖收身,一副惧寒的姿态;但树干苍劲,细枝挺秀,竹叶随风,而朵朵梅花却在春寒料峭中预示着春天的盎然生机,冬去春来的意境便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顺带一说,乾隆皇帝特别喜爱此图,把它藏在清宫养心殿,还在画卷上题写“乐意生香”御笔呢。
器物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黄地粉彩顾名思义,即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绘出设计好的纹样,在纹样上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芸香油调和的各色粉彩料绘画,在花纹以外的空白处填满黄彩料,干后入窑低温烤成。
此碗制于清代同治年间,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口沿及圈足处以金彩装饰,凝厚鲜亮的明黄色具有富丽堂皇的气派。工匠在黄釉上以粉彩绘制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釉面光滑如镜,色彩鲜艳且过渡自然。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盘为明朝中叶物品,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雕工精细,磨光润美,构图简洁,情绪明快。盘心在天锦地上压雕梅花喜鹊,遒劲的竹石上梅花争奇斗艳,引来喜鹊跳跃其间,引颈逗梅,如同一幅出色的工笔画。
国画
徐悲鸿双鹊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徐悲鸿一生留下诸多喜鹊作品,多数赠送亲朋好友,以示祝福之愿。此画即为画家在大理为云南近代公路建设奠基人、云南和平起义功臣之一杨文清(镜涵)的六十大寿创作。
图中喜鹊一只正面,一只侧身,造型准确严谨,透视合理,显示出画家深厚的素描功力。梅树枝干以淡彩染就,曲折的粗干与婆娑的细枝各得其态;梅花以鲜艳的红色戳点而成,亮丽的色彩与轻盈的笔触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画面喜庆的主题。
此画创作于1942年,适逢抗战时期,那些跳踏枝头、迎接春天的喜鹊,是否也在诉说画家与祖国同安危、共命运的情怀呢?
综上可见,千百年来,中国的“鹊”与“梅”已不仅包括二者本身,更包括传统语境下“喜上眉梢”的独特寓意。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