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协和医院研究: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慢性疼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6: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协和医院研究:心理干预有效缓解慢性疼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躯体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一些看似由生理原因引起的疼痛,实际上可能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疼痛治疗观念,也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

心理因素与躯体疼痛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慢性疼痛与认知损伤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面临更高的认知损伤风险,即使在疼痛得到缓解后,认知损伤仍可能持续存在。这一现象提示,除了直接的生理机制外,心理因素可能在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提出了“脑老化框架”,用于解释慢性疼痛与认知损伤之间的关系。这一框架认为,慢性疼痛可能导致大脑老化加速,从而引发认知功能下降。具体来说,慢性疼痛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可塑性改变、炎症反应增强以及神经递质失衡等。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还可能加剧疼痛感受,形成恶性循环。

02

协和医院的临床实践

在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们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心理因素在疼痛治疗中的重要性。一位41岁的男性患者,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情绪不稳定,出现了严重的关节疼痛,尤其是腰部和脚趾。尽管进行了多次检查和治疗,但疼痛仍然反复发作。最终,通过心理医学科的介入,发现他的疼痛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一案例说明,对于某些患者而言,单纯依靠药物或物理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反,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03

心理干预的方法

目前,心理干预已成为疼痛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心理动力学治疗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应对疼痛的能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受。

协和医院的专家提醒,心理干预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同时,心理干预也不应孤立进行,而应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模式。

随着对心理因素在疼痛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未来的疼痛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状况,而不仅仅是症状本身。这不仅要求医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求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总之,心理因素对躯体疼痛的影响不容忽视。及时的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对于长期遭受疼痛困扰的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新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