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Public Health》最新研究:控烟政策可显著延长平均寿命
《Lancet Public Health》最新研究:控烟政策可显著延长平均寿命
近期,《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控烟政策对延长平均寿命作用的重要研究。该研究通过预测2022-2050年吸烟流行情况对寿命损失年数和预期寿命的影响,强调了控烟政策的重要性。研究表明,若采取坚决行动消除吸烟,到2050年可能显著提高居民的平均寿命。这项研究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戒烟与寿命延长:最新研究发现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为控烟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研究团队通过对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挪威4个国家的148万成年人进行长达15年的随访,揭示了戒烟对预期寿命的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40岁之前戒烟的人几乎可以达到与从未吸烟者相同的寿命水平。这一发现令人鼓舞,因为这意味着即使在中年之前戒烟,个体仍有机会恢复大部分因吸烟而损失的预期寿命。具体而言,那些在任何年龄戒烟的人在戒烟后10年的存活率都接近从未吸烟的人,其中大约一半的好处在短短三年内就能实现。
多伦多统一健康全球健康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普拉哈特·贾教授指出:“戒烟在降低死亡风险方面非常有效,而且人们可以非常快地获得这些回报。”研究还发现,戒烟尤其能降低死于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尽管后者的改善可能因肺部残留损伤而稍显缓慢。
全球烟草使用现状与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烟草使用仍然是全球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约有800万人因烟草而死亡,其中包括130万因接触二手烟雾而死亡的非吸烟者。在13亿烟草使用者中,约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20年,全球22.3%的人口使用烟草,其中男性为36.7%,女性为7.8%。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WHO于2003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目前已有182个国家成为公约缔约方。WHO提出的MPOWER系列措施与FCTC措施相一致,旨在通过监测烟草使用、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烟草广告全面禁止以及提高烟草税等手段,来减少烟草使用。
香港控烟政策:10项新措施助力“无烟香港”
香港医卫局近期宣布了一揽子控烟措施,计划通过10项具体行动进一步降低烟草使用率。这些措施围绕降低烟草产品需求与供应、减少烟草产品吸引力、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侵害以及加强戒烟服务四大方向展开。
在打击私烟和保护非吸烟者方面,香港将引入完税烟标签制度,以区分已完税和未完税烟,并大幅提高未完税相关罚则。同时,香港将进一步禁止以任何形式管有另类吸烟产品,并禁止向18岁以下人士提供烟草产品。
为了减少烟草产品的吸引力,香港将禁止加味烟(包括薄荷烟、糖果/水果味烟),并实施全烟害警示包装,统一烟包设计以削弱其广告效果。在公共场所禁烟方面,香港计划在排队等候区域、幼托机构、学校、安老院和公营医疗设施等处扩大禁烟范围,并将法定禁烟区的定额罚款提高至3000元。
在戒烟服务和宣传教育方面,香港将增加戒烟服务点,加强中医戒烟服务,并通过地区康健中心提供个案管理模式的戒烟服务。此外,还将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戒烟培训,开发戒烟应用程序,并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更多关于烟草危害的内容。
香港医卫局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吸烟率降至7.8%。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全球控烟行动提供宝贵经验。
全球控烟政策展望
控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科学依据、政策创新和社会共识的共同推动。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为控烟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香港的控烟措施则展示了政策创新的可行路径。在全球范围内,控烟政策正朝着更全面、更严格的方向发展,包括提高烟草税、全面禁止烟草广告、推广无烟环境以及提供更便捷的戒烟服务。
然而,控烟政策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烟草行业的抵制、政策执行难度大、以及如何平衡个人选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分享最佳实践,共同推进控烟进程。
控烟政策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政策实践的持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坚决的控烟行动,人类有望实现更长的预期寿命和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