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泸州老窖博物馆,揭秘1573国宝窖池群
探秘泸州老窖博物馆,揭秘1573国宝窖池群
公元1573年,武举人舒承宗在泸州南城营沟头创建了“舒聚源”酿酒作坊,开启了中国白酒浓香型酒的先河。451年过去了,这处古老的窖池群不仅没有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反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泸州老窖博物馆,探访1573国宝窖池群,感受这段跨越时空的酒文化传奇。
泸州老窖博物馆:酒文化的时光长廊
步入泸州老窖博物馆,仿佛置身于一座浓缩的酒文化历史长廊。馆内陈列着从先秦到现代的酒文化展品,每一件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酿酒智慧。
在众多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醇曲”的展示区。公元1324年,酿酒师郭怀玉发明了“甘醇曲”,这一创新不仅奠定了块状大曲的雏形,更开启了中国白酒大曲酒的发展序幕。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甚至将其誉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沿着展厅继续前行,可以看到泸州老窖在酿酒工艺上的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手工酿造到智能化制曲生态园的建设,泸州老窖始终走在行业前沿。2020年,泸州老窖建成行业首个智能化制曲生态园,年产规模居行业第一,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
1573国宝窖池群:活着的酿酒史书
离开博物馆,我们来到位于江阳区中心城区的1573国宝窖池群。还未进入景区大门,浓郁的酒香便扑鼻而来,仿佛在诉说着这里451年的传奇历史。
1573国宝窖池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1573年,是中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原生态老窖池群。目前,泸州拥有百年以上窖池达1619口,其规模和“活文物”属性堪称世界酿酒奇迹。1996年,因其独特的酿酒“活文物”价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窖池群,仿佛穿越回451年前的酿酒现场。错落有致的窖池,如同大小不一的金砖铺成的硕大车间,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据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介绍,这些窖池自建窖之始,均保持原貌、原址、传统工艺、连续使用的特点,是中国唯一与都江堰并存于世的“活文物”。
“酒界泰斗”周恒刚:浓香正宗的见证者
在泸州老窖的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酒界泰斗周恒刚。1989年,周恒刚先生为泸州老窖题写“浓香正宗”四个大字,这不仅是对泸州老窖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在酒文化传承中地位的肯定。
周恒刚先生曾评价泸州老窖:“天下第一曲”。2001年,泸州老窖的“久香”牌酒曲获得这一殊荣,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酒界的地位。在周恒刚等专家的推动下,泸州老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在国际酒类评比中获奖,成为中国白酒的骄傲。
从“四大名酒”到“浓香正宗”
泸州老窖的辉煌历程,离不开其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的卓越表现。早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泸州老窖特曲就以“醇香浓郁、清冽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此后,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泸州老窖特曲屡获殊荣,成为名副其实的“浓香正宗”。
更为难得的是,泸州老窖不仅注重自身发展,还积极为行业培养人才。据统计,泸州老窖先后开办27期酿酒工艺和成品酒勾调尝评训练班,为多个省市培养了数千名酿酒技工和勾调尝评人员。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泸州老窖被誉为“中国白酒的黄埔军校”。
泸州老窖博物馆和1573国宝窖池群,不仅是泸州酒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在这里,每一口窖池、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中国白酒的辉煌历史。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酒文化迷,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