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破解高原施工难题,两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取得突破
创新技术破解高原施工难题,两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取得突破
2024年12月31日,青海750千伏丁字口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在高原输变电工程建设方面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西安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这两个工程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输变电领域的最新技术水平,还为解决高原施工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引领工程突破
青海750千伏丁字口输变电工程位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施工环境极其恶劣。为了克服高原缺氧、低温等不利条件,工程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无人机展放导引绳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人工展放导引绳效率低、安全性差的问题。通过无人机精准操控,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
在构架安装过程中,工程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构架地脚螺栓预埋精度控制技术。这一技术通过精确计算和定位,确保了构架安装的精准度,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此外,工程还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西安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同样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工程采用了先进的GIS组合电器装置、自动化远控装置等设备,实现了智能化运维。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为未来的电网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原施工的挑战与突破
青海750千伏丁字口输变电工程所处的高原环境,给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沿线地形复杂,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此外,冻土广布,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施工条件极为恶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工程团队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例如,针对物料运输难题,工程全线架设了轻型货运索道。据统计,整个工程架设1.5吨级货运索道900余条,架设长度达1100余公里,服务铁塔1800余基。单条索道平均长度1.2公里,最长达到4522米,最大单跨档距1920米,最大单跨高差910米,最大悬倾角52度,最多支架21跨,索道架设规模前所未有。这些创新措施确保了40万吨物料中约30余万吨能够顺利从山下运送到山上。
在施工过程中,环保问题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工程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达1.88亿元,确保了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施工团队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如尽量不破坏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集中运送处理,充分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工程意义与未来展望
青海750千伏丁字口输变电工程的投运,将有力支撑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的用电需求,彻底结束这些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缺电问题,还为藏东明珠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作为一条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工程将助力当地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西安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将为关中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坚强支撑。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西安地区的供电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工程的建设将为后续的电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两个工程的顺利推进,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输变电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我国在极端环境下的输变电工程建设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