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南京医科大学展示新型骨科手术机器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01: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南京医科大学展示新型骨科手术机器人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于12月26日至28日在江苏南京举办,吸引了全国425所高校参与。其中,南京医科大学展示的操作型微创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备受关注。

该系统针对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重导航,轻操作”的问题,集成了影像导航、微创操作、智能感知等技术,创新研制出下一代微创操作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它能够实现机器人自主完成微创置针、椎弓根螺钉固定等脊柱微创操作。

项目负责人李亮介绍,上一代导航型机器人虽然能精确引导手术器械路径,但医生仍需手动完成一些操作,如建立微创骨通道、骨成型等。而这款操作型骨科机器人不仅要求精准,还能替代医生完成体力操作,让医生专注于手术策略的制定。

骨头组织坚硬且个体差异大,手术中容易发生滑移。为此,项目团队专门进行了滑移感知研究,开发了滑移风险预测系统。该系统基于上一代导航型追踪系统,结合器械与组织间切削作用过程的考量,在术前为医生提供关键提示,帮助医生提前调整手术策略。手术过程中,系统会实时监测滑移和误差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调整。术后,系统还会提供全面的评估,确保手术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现代医疗追求减少手术创伤,骨科手术中常使用C型臂透视系统,相当于术中CT扫描。为了实现精准导航,通常会在骨头上附加追踪设备,使机器人的追踪系统能够精准定位骨组织的解剖结构。通过从骨组织解剖结构到追踪设备,再到机器人视觉系统和操作臂的连串连接,构成了微创手术精准定位的基础。

医生在手术中需要依靠手感来操作,如果让机器人操作而没有给予它相应的感知能力,就可能损伤病人的神经或血管。因此,研究团队在手术位置的末端配备了具备末端感知功能的动力系统,可以控制器械进行操作,确保器械能够精准到达医生预定的手术区域。

在技术创新方面,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基于医生以往手动规划的手术数据进行训练,使系统能够针对新影像推荐较优的手术位置。这不仅提高了手术规划的效率,也减少了医生手动规划的不确定性。

医生的手术技巧往往需要通过大量临床经验积累,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有望加速年轻医生的成长过程,降低患者在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尽管AI技术非常先进,但项目负责人强调,机器人仍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判断和决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