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肺炎,抗生素真的靠谱吗?
冬季防肺炎,抗生素真的靠谱吗?
随着冬季的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尤为突出。专家提醒,虽然抗生素是治疗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冬季肺炎高发,支原体感染需警惕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峥表示,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低温和低湿度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同时,人们更多时间待在室内,人群密集和不良的通风条件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当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北方省份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副研究员彭质斌介绍,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在14岁以下儿童中的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北方省份的阳性率水平显著高于南方省份,主要受影响的人群是5~14岁学龄儿童。
抗生素治疗需谨慎,遵医嘱是关键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于磊指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病程较长,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头痛、发热、咳嗽等,后续咳嗽会逐渐加重。整个急性病程大约持续2~3周。
专家特别提醒,由于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对其治疗效果无效。因此,不建议自行服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
预防措施不可少,健康生活是基础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柏金秀强调,保护好呼吸道黏膜屏障对防感染很重要。首先要注意多饮水,确保水分充足。此外,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维生素和蛋白质,确保足量的户外活动和阳光照射,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
专家建议,可加强以下措施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
- 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
-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做好室内通风换气。
对于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专家建议:
- 对于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建议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如学生、教职员工应尽早开展流感等疫苗接种,强化免疫屏障,降低发病风险。
- 建议加强环境清洁,保持教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开窗通风期间应注意做好保暖。
- 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坚持不带病上课上岗,防止将传染病引入学校或班级。
家庭护理要点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
- 发热护理:宝宝发烧时,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若超过38.5℃,则需按医嘱服用退烧药。
- 咳嗽缓解:多喝温水,轻拍宝宝背部帮助痰液排出。如果咳嗽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 饮食调理: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 保持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专家提示,出现轻度的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可先对症处理,但若对症治疗无好转或出现呼吸困难、高热、胸痛、头晕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在没有医生指导下自行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