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肠息肉筛查至关重要,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检查
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提醒:肠息肉筛查至关重要,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检查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肉疙瘩’,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几十个或者更多,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早期往往没有特别的不适症状而不容易被发现。早发现,只能依靠肠镜的检查,早筛查早防治息肉对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汪志兵主任医师提醒,部分肠息肉若干年后是有可能癌变,最终发展为肠癌的,所以发现了肠息肉不仅要尽快切除(特别是对于有肠癌家族史的人),术后更要定期肠镜检查,以防肠息肉悄悄复发、癌变。
从息肉到肠癌,需要5~10年
汪志兵介绍,大肠息肉泛指大肠黏膜的肉芽状突出物,这些突出物可能是肠黏膜细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肠癌都是由肠腺瘤变化而来的。而肠黏膜转变成肠腺瘤性息肉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从腺瘤性息肉转化为肠癌的时间约为5年。因此,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转变为肠癌时就将其摘除,能减少肠癌的发病几率。
40岁以上人群需定期筛查
由于40岁以后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高发期,汪志兵建议去医院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定期接受防癌体检、筛查癌症,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到中晚期癌症。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是预防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一是因为出现癌前病变即肠息肉时,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发展为癌症;二是因为临床上痔疮和直肠癌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治疗痔疮时医生“顺便”可筛查,而结肠镜检查能及时发现息肉和肠癌。
肠息肉筛查方法
肠镜检查被认为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病变、筛查结直肠癌以及进行早期结直肠病变治疗的重要手段。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能减少漏检率,肠镜下切除肠息肉具有微创性、重复性切除等特点,也是最有效、最安全治疗手段之一。
肠息肉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汪志兵介绍,切除肠息肉之后,肠道会有小的伤口,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愈合,在这段时间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肠道息肉切除之后,首先要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防止对胃肠道造成负担。第二、少吃粗纤维食物,粗纤维的食物可能在肠腔内形成干结的大便,干结的大便摩擦息肉伤口,就可能引起伤口的出血跟不愈合。第三、如果喝水量比较少,大便也会比较干结,容易引起肠道息肉伤口的不愈合或出血,所以多喝水是比较重要的。第四、辛辣的食物跟酒精都有可能会刺激到肠道息肉的出血,抽烟也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缺血,引起切除肠道息肉的伤口的愈合不良,甚至引起肠腔肠穿孔的严重情况。所以,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肠息肉患者,在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后,需每年进行一次肠镜复查;连续三年复查息肉未复发的,可改为35年定期复查一次肠镜;如是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应该每年复查一次肠镜,连续五年复查未复发的患者,可改为35年定期复查一次肠镜。
预防措施
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也能有效预防肠息肉的发生。比如高蛋白、高脂的饮食,可以调整成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抽烟、喝酒可以戒掉。由于基因和环境影响无法预防,因此肠镜检查尤为重要。如果检查发现有肠道息肉,把息肉给切除掉了之后,必须每年复查肠镜。如果是一年后做肠镜复查没有发现息肉,并且家里亲人没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的话,可以三年之后再做一次肠镜来复查,这都是早发现早治疗肠息肉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