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减少胰岛素依赖,神经调控技术创国际领先
解放军总医院: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减少胰岛素依赖,神经调控技术创国际领先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项由该院开展的临床试验显示,通过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需求,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这一发现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标志着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统计,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41亿人,发病率高达12.8%。解放军总医院的这项研究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期试验,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研究共筛选了183名患者,最终招募了91名患者参与试验。入选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安慰剂,共有73名(86.8%)患者完成了整个试验。
试验中,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三次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100mL,细胞数为1×10^6/kg)或相同体积的安慰剂,每次输注间隔4周。患者在出院后每12周接受一次随访,并要求在随访期间每天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每周≥15次,包括5点曲线)。
研究使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妇女的脐带,经过四次传代培养。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有更多患者达到主要终点:在干预后48周,干细胞组20%的患者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0%和每日胰岛素减少≥50%的目标,而安慰剂组仅为4.55%(p<0.05)。
此外,细胞干预组中有5名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后10到13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摆脱了胰岛素依赖。干细胞组的HbA1c水平在干预后9周下降幅度最大,48周时仍低于基线值1.31%,而对照组仅下降0.63%(p=0.0081)。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母义明教授表示:“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技术,是目前所有降糖方案中唯一能针对糖尿病的核心机制逆转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方法。”
除了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突破,解放军总医院在神经调控技术方面也展现出国际领先的水平。该院神经外科医学部毛之奇教授团队在脑深部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研究。
针对药物难治性的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毛之奇教授团队提出了用一根电极贯穿丘脑腹中间核(Vim)和丘脑底核(STN)双靶点的治疗方案。这种单电极双靶点DBS技术为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该技术通过同时刺激Vim核改善震颤和STN核改善僵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解放军总医院还率先开展了痉挛性斜颈的STN核和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在重度阿尔茨海默病DBS治疗研究中发现DBS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解放军总医院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这些创新技术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