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考神器VS日常锻炼:谁才是提升体育成绩的真王道?
体考神器VS日常锻炼:谁才是提升体育成绩的真王道?
近期,“体考神器”在市面上走红,不少商家推出所谓的“体考四件套”,宣称能帮助学生在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些产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体考神器”的神秘面纱。
“体考神器”:是助力还是隐患?
所谓的“体考神器”,主要是一些功能性饮料和营养补剂,常见的有“小红瓶”“小绿瓶”“小黑瓶”和“小黄瓶”等。这些产品大多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商家宣称能“跑步提速”“一秒之差,万人之上”。
然而,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却令人怀疑。上海体育大学科研处处长曹振波表示,这类饮料与红牛等功能性饮料最大的区别是加入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咖啡因、牛磺酸,部分成分含量呈数倍式递增。但运动前需要通过热身活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升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水平,改善骨骼肌机能状态,提升代谢水平,为机体承受运动时大负荷强度刺激做好准备。纯粹用其他营养物质成分调动运动兴奋其实是种误区,并不能带来与热身活动同样的效果。
浙江大学运动科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温煦也指出,体育科学研究证实服用咖啡因和牛磺酸对长时间有氧运动有一定作用。但这种效果非常有限,不排除是“心理安慰”激发更多能量。所以,“一口来劲”“能量爆发”类的功能性饮料宣传,涉嫌夸大宣传。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国家首批注册营养师王思露表示,“体考四件套”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咖啡因会对平时不喝咖啡的体考生带来考试不适,导致肠胃不适、心慌、失眠等。牛磺酸摄入过量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体考生失眠、多梦、恶心、呕吐等。此外,无法消耗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体内营养物质过剩,脂肪囤积。饮料中的基础维生素B1摄入过量,会导致手脚发麻、呼吸急促、心律不齐甚至精神错乱等。
日常锻炼:科学提升体育成绩的王道
与“体考神器”的短期效应和风险相比,日常锻炼才是提升体育成绩的科学之道。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运动能力,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院长武文强表示,新科技让训练效果更直观,也有助于优化训练。在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过程中,科技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竞技体育从选材、训练、装备到运动康复,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融入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为竞技场上的角逐提供了强大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小平也指出,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竞技体育的较量,背后也是科技力量和科技水平的比拼。
体育考试:培养健康习惯的良方
体育考试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和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忽视了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第二中学体育教师何波表示,中考体育测试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日常锻炼身体习惯,如果我们学生依靠良莠不齐的所谓“助力神器”,即便获得了一定成绩也无益于身心健康,与我们中考体育测试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
专家建议,与其盲目追求外挂“神器”,不如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身体好才是真的好!这才是中考体测的初衷。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锻炼,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体育成绩,拥有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