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未来》:当传统箜舞遇见AI,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泰·未来》:当传统箜舞遇见AI,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2024年3月,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将迎来一场融合传统与科技的舞蹈盛宴——《泰·未来》。这部由当代知名编舞家皮歇·克朗淳创作的作品,将传统泰国箜舞与现代AI技术完美结合,以科学的“控制论”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一幅人类与科技共存的未来图景。
皮歇·克朗淳,这位自16岁起便跟随大师柴佑·库马尼学习箜舞的艺术家,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泰国舞蹈与现代舞元素融合。他不仅保留了舞蹈的历史精髓,还通过创新的编舞手法,为传统箜舞注入新的生命力。皮歇·克朗淳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认可,他曾获得欧洲文化基金会的ECF玛嘉烈公主多元文化奖、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以及洛克斐勒三世大奖。
在《泰·未来》中,皮歇·克朗淳与MIT科学家帕特·帕特拉努塔蓬合作,将AI算法融入传统箜舞的创作中。他们以“控制论”为核心概念,探讨人类与科技的互动关系。控制论是一门研究系统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在舞蹈中,这种理念被转化为舞者与AI算法之间的互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舞蹈语言。
AI算法在《泰·未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作生成和即兴创作两个方面。编舞团队首先将箜舞的基本动作拆解为六大元素,然后通过AI算法生成新的动作序列。这些由计算机程序演算出的即兴肢体语汇,不仅保留了传统箜舞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舞的自由与创新。舞者们在舞台上与AI算法实时互动,创造出一种人机合一的表演形式。
这种舞蹈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舞蹈的表达方式,还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在《泰·未来》中,舞者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编排好的动作,而是成为了与AI算法共同创作的艺术家。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动作上,还体现在舞台设计和音乐编排中。通过AI算法生成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与舞者的动作形成呼应,创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观演体验。
《泰·未来》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探讨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在演算法统治之下,人类能否拥有真正的自由?这是皮歇·克朗淳在这部作品中试图回答的问题。舞者们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生物体,从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展现了生命进化的不同阶段。这种设定不仅体现了控制论中的系统演化思想,还隐喻了人类在科技发展面前的渺小与伟大。
在《泰·未来》中,皮歇·克朗淳还探讨了自由意志的主题。传统箜舞强调舞者对角色的完全投入,要求舍弃自我。而现代舞则强调自我表达,鼓励舞者与观众互动。在《泰·未来》中,舞者们在AI算法的引导下,既要遵循程序的指令,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种张力正是对自由意志的最好诠释。
《泰·未来》不仅是一场舞蹈演出,更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对话。它让我们思考,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人类应该如何与机器共存,如何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利用科技的力量拓展艺术的边界。皮歇·克朗淳通过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愿景:科技不是人类的敌人,而是我们探索未知、表达自我的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