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湖北教授解读《道德经》:三大智慧助现代人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6: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湖北教授解读《道德经》:三大智慧助现代人心理健康

近日,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瑾在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关于《道德经》与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徐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与现代心理健康相结合,揭示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理念对缓解现代人心理压力的重要性。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学会了运用《道德经》的智慧来调节情绪、提升心灵境界。

徐瑾教授是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研究。她出版了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了70余篇学术论文,在《道德经》的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在讲座中,徐教授重点解读了《道德经》中的三个核心智慧:虚静、柔刚、有无,并探讨了这些理念对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具体指导意义。

首先,虚静之道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外在刺激所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徐教授指出,通过“塞兑闭门”和“涤除玄览”,即减少外界干扰和清除心中杂念,可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这种虚静的状态并非消极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其次,柔刚之道体现了“柔能克刚”的智慧。徐教授引用《道德经》中的例子,如草木在欣欣向荣时形质柔脆,而死后则变得坚硬,说明柔弱并非软弱无力,而是蕴含着坚韧不拔的力量。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柔刚之道可以更好地处理冲突和压力,避免过度对抗带来的伤害。

最后,有无之道揭示了“有中也无,无中也有”的辩证思维。徐教授指出,这种相对的哲理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拥有,而忽视了内心的满足。通过理解有无之道,可以学会珍惜当下,减少不必要的欲望,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讲座结束后,许多师生表示,徐教授的讲解不仅让他们对《道德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位学生表示:“原来《道德经》不仅仅是古代的哲学经典,其中的智慧对现代人来说也非常实用。通过学习这些理念,我感觉自己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智慧。”

徐瑾教授的讲座不仅展现了《道德经》的深刻智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健康指导。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发现和运用这些古老的智慧,或许正是我们寻找内心平静和幸福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