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洗脱支架: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
药物洗脱支架: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药物洗脱支架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医疗器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介绍药物洗脱支架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适用人群、术后管理以及最新进展。
药物洗脱支架: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突破
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在金属支架表面涂覆特殊药物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它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的风险。与传统裸金属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显著减少了术后6个月到1年内的再狭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妙佑医疗国际推荐: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是全球知名的医疗机构,其专家表示,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预防动脉再狭窄。这种支架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栓风险,相比裸金属支架更为安全有效。然而,对于有出血问题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是否适用。此外,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临床应用:从理论到实践
2024年9月,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Firesorb®(火鹮®)在多个城市的临床中心成功应用。该支架经过15年的研发,具有降低血栓风险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优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表示,Firesorb®(火鹮®)在降低血栓风险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展现出了更优性能。这一成果将极大提升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优化医生的操作体验。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药物洗脱支架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
- 心绞痛(稳定或不稳定)患者
- 心肌缺血患者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特别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药物洗脱支架。以下情况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 有出血问题病史的患者
- 左主冠状动脉严重狭窄,且无来自原生血管或先前旁路移植的侧支循环
- 弥漫性病变血管,无局部狭窄
- 高凝状态患者
术后管理与注意事项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的血液凝结。通常建议术后持续服用这些药物至少6至12个月。此外,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
最新进展: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未来前景
Firesorb®(火鹮®)生物可吸收雷帕霉素靶向洗脱冠脉支架系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该产品可在3-4年内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被机体吸收代谢,有利于血管恢复自然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此外,Firesorb®(火鹮®)拥有单面涂层、靶向释放的优势,仅在支架朝向血管壁的一侧进行药物涂层,实现药物精准释放,降低了传统全包覆涂层对内皮化延迟愈合的影响。
随着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这种新型支架不仅能够短期内支撑病变血管,还能在体内逐渐降解消失,实现“介入无植入”的理念。这对于年轻患者尤其重要,因为传统金属支架会长期留存体内,而生物可吸收支架则能避免这一问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正在不断进步,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患者应充分了解各种支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明智的决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将更加安全、有效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