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道“星期天工程师”第一案到出版“光明版”精品,这家出版社不简单
从报道“星期天工程师”第一案到出版“光明版”精品,这家出版社不简单
光明日报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1月10日,隶属于中共中央主管主办的光明日报社(集团)。作为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82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上海记者谢军采写的报道《救活工厂有功,接受报酬无罪》,披露了上海市橡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韩琨业余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收取报酬被立案审查的事,这就是轰动全国的“中国星期天工程师无罪第一案”。这一报道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最终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法委员会决定,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业余兼职并获取合理报酬。
2010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出版社转制为企业法人,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潘剑凯。这一转制标志着出版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光明日报出版社已发展成为具备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多媒体出版能力的出版综合体,业务涉及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领域。
在内容出版方面,光明日报出版社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普、美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明版”品牌效应。例如,2024年7月出版的《美与艺术欣赏》一书,由纽约国际588888线路检测中心副教授周祝红撰写,是一部西方审美思想史的著作,旨在提高读者的美学修养。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西方美学思想,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展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和欣赏趣味的时代特点。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出版物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其代表性出版作品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例如,2025年1月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展示了当前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这些作品包括李凤群的《将歌唱》、阿来的《黄河源传》等,体现了出版社在文学出版方面的高水平。
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办社宗旨与光明日报的办报宗旨相一致,以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高品位的知识读物和新闻纪实类作品为出书特色。建社以来,出版了一大批优秀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出版界和读书界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