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专家林凯玲:脾胃虚弱,先饿一饿再补,不然仙丹都治不好!
脾胃专家林凯玲:脾胃虚弱,先饿一饿再补,不然仙丹都治不好!
冬季进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方式,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直接进补。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林凯玲指出,脾胃虚弱的人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先减轻脾胃负担,再进行滋补。
林凯玲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她强调,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无法有效运化补益药物的精华,如果直接进补,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各种不适症状。
脾胃虚弱为何要减负?
林凯玲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任何食物都需要依靠脾的运化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供养全身。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出现腹胀、食欲下降、口气明显、口舌生疮、烦躁失眠、体热多汗、舌苔厚腻等症状。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
林凯玲教授指出,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情绪压力:在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下,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会引发肝气郁结,从而影响脾胃。因此,保持心情舒畅、缓解压力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步骤。
饮食不当:不良饮食会损害脾胃的消化功能。因此,我们应尽量少吃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
缺乏运动:长时间久坐或久躺,导致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下降。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早晨或睡前,顺时针揉腹,可以促进肠胃消化。
如何正确养脾?
林凯玲教授建议,首先要做的是通脾,即减轻脾胃负担。具体方法包括:
- 控制饮食,适当饥饿
- 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 适量运动,如早晨或睡前顺时针揉腹
在进补前,可以先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芡实、陈皮、山楂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消化,减轻脾胃负担。
调和大补羹
林凯玲教授还推荐了一个药食同源的方子——调和大补羹,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日常食用。
组成:大米、小米、糯米、薏米、莲肉、芡实、山药、茯苓。
做法:大米和小米的用量可以稍微多一些,将所有药物混合粉碎后炒熟呈黄色,然后每日早晨炖煮后添加少量冰糖食用。
该方以健脾和胃为目的,以薏米、莲肉、芡实、山药、白茯苓等味甘的药材为主要成分,同时米类丰富,可以养胃,对药物进行翻炒后可以增强补脾化湿的作用。
补脾的具体方法
林凯玲教授还提供了以下补脾的具体方法:
- 选择有益于脾胃健康的食物,如地瓜、山药等。
-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可以喝生姜红糖水来温暖脾胃。
- 使用中药和草药配方来养脾胃,如茯苓、苍术、干姜、黄芪等。
总之,脾胃虚弱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调理脾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减轻脾胃负担、缓解情绪压力、调整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以及合理的食疗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脾胃状况,恢复健康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