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甄”字全解:审查、制陶、培养、姓氏四重含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9: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甄”字全解:审查、制陶、培养、姓氏四重含义

“甄”字,一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更是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符号。让我们一起探索“甄”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01

“甄”字的基本信息

“甄”字的拼音是zhēn(第一声),部首为“瓦”,总笔画数为13画,结构为左右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甄”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 审查与鉴别:如“甄别”“甄选”,意为通过审查来辨别优劣或真伪。
  2. 制造陶器:指制作陶器的过程或用于制陶的转轮。
  3. 培养与造就:比喻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同陶土被塑造。
  4. 姓氏:“甄”也可作为姓,如三国时期的甄宓。
02

“甄”字的本义与引申义

“甄”字的本义是审查与鉴别。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甄别”一词常用于审查并辨别事物的真伪或优劣;“甄选”则通过考核挑选出合适的人才或物品。

在古代文献中,“甄”字的这一含义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旌甄”一词,由“旌”(表彰)和“甄”(选拔)组成,意指通过选拔并表彰优秀的人才或事物。虽然“旌甄”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但在古代,它却是选拔和表彰制度的重要体现。

03

“甄”字的特殊用法

作为姓氏,“甄”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明万历年间进士黄淳为《广东甄氏族谱》所云:“甄氏之族,古谱谓舜陶于河滨,遂取甄陶之义,而以甄为氏。”山东鄄城县甄庄和鱼台县东甄庄保存明嘉靖年间编修之《甄氏族谱》记载:“陈胡公生二子,长名犀,袭爵于陈,为申公;申公早卒,次子皋羊代立为相公,后逊位于侄。周成王改封皋羊于甄为陶官,即陶甄故地。”其后世便以甄为姓氏。”可见,帝舜的子孙在舜陶河滨留下来的甄氏子孙汇合,从而构成了后来的甄姓。

“甄”字与制陶业的关联,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制陶历史。在古代,制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手工业,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舜帝时期,制陶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而“甄”字恰好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

04

“甄”字的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甄”字的用法更加多样化。例如,“甄选”一词常用于人才选拔,强调通过严格考核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甄拔”则侧重于选拔并提拔优秀人才。

“甄”字在语言和文化中的应用,展现了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生命力。它不仅保留了古代的审查与鉴别之意,还衍生出新的含义和用法,体现了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5

结语

“甄”字的多重含义和用法,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审查与鉴别的本义,到制陶业的专业术语,再到姓氏的传承,每个层面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在现代社会,“甄”字依然活跃于我们的语言生活中,继续传承着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