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引领AI电影新浪潮
ChatGPT引领AI电影新浪潮
2024年,被业界称为“AI电影元年”。这一年,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电影行业,从完全由AI生成的电影到AI在传统电影制作流程中的应用,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电影行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影视行业受到AI技术影响巨大。
AI在电影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AI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电影制作的流程。
剧本创作:AI编剧的崛起
ChatGPT等AI工具在剧本创作中的应用,为电影人提供了强大的创意支持。通过深度学习模型,AI能够分析海量文学与影视资料,自动生成剧本草稿或提出情节改进方案。例如,“Scriptbook”使用AI预测剧本票房潜力,帮助投资决策。
AI生成剧本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输入关键词:用户在ChatGPT的搜索框中输入电影的主题、类型、情节概要等关键词。
- 生成剧本草稿:AI基于输入的关键词,生成一个完整的剧本草稿,包括角色设定、情节发展和对话内容。
- 优化与修改:用户可以根据生成的剧本进行优化和修改,AI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提供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虽然AI生成的剧本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但内容可能缺乏创意和灵活性,有时会显得平淡和相似。因此,AI在剧本创作中的作用更多是辅助性的,帮助编剧快速生成创意和框架,而最终的创作仍需人类编剧的深度参与。
动画电影:AI创新的前沿阵地
在动画电影领域,AI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Runway ML、DeepMotion、Luma AI等AI工具为动画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Runway ML是一个多功能平台,使用户能够轻松创建令人惊叹的动画和视频效果。通过将机器学习模型直接融入工作流程,用户可以将静态图片转换为动画片段,从而增强创意工作流程。DeepMotion则专注于从2D插图创建3D角色动画,其突破性技术基于动作捕捉,通过AI的使用,可以为甚至是2D绘图进行动画制作。
7月,Hooroo Jackson凭借风格化的类型动画片《DreadClub:吸血鬼的裁决》赢得了发布第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动画长片的竞赛。不久之后,新成立的AiMation Studios,由英国的Pigeon Shrine创立,发布了Tom Paton的《Where the Robots Grow》。这两位电影制作者对AI电影制作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Paton的方法被描述为“合成辅助”制作,涉及演员的声音表演和他自己作为编剧,而Jackson则允许AI完全控制。Jackson实际上放弃了他在去年的《Window Seat》中使用的文本转视频AI,而是使用MidJourney生成了17,000张静态图像,然后将这些图像动画化。
但是这些电影质量如何?简而言之,不行:两部电影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失败源于剧本而不是动画——Jackson使用Claude AI和ChatGPT起草了他的剧本,这给了编剧协会成员一些安慰,但。然而,评论家对电影的视觉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们优于大多数CGI动画。
传统电影制作流程的优化
在传统电影制作流程中,AI技术的应用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AI在场景识别、面部捕捉、声音合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不仅优化了制作流程,还提升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 场景识别与自动布景:AI基于图像数据库,快速生成或修改背景环境,减少实际搭建所需时间和费用。《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就利用AI辅助构建复杂外星景观。
- 面部捕捉与CGI合成:AI精准跟踪并转换演员表情至CGI角色,提高动画效果的真实性。《阿凡达》系列广泛采用面部捕捉技术,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潘多拉居民。
- 声音合成与配音:AI模拟特定音色,为角色配音或修复老电影的音频。《教父》重制版中就使用AI恢复原声对话清晰度。
AI电影的现状与挑战
尽管AI在电影制作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局限性、艺术与技术的平衡、以及对人类创造力的影响,都是电影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技术局限性:从《传说》到《异人之下》的教训
2024年上映的几部AI深度参与的大制作电影,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传说》号称全球第一部由“数字人”主演的院线电影,但其效果却让观众大跌眼镜。“年轻成龙”犹如纸片人,毫无感情地与众主演对戏,偶尔还露出诡异且不合时宜的表情,成为2024年的一大“银幕灾难”。
《异人之下》则在使用AI处理回忆部分时出现失误,将真实拍摄的画面处理为动漫手绘的影像风格,既不是电影,也不是漫画,消解了电影本身的真实沉浸感。这些案例表明,尽管AI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情感表达、角色塑造和整体艺术效果方面仍存在明显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平衡:AI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
面对AI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影人普遍认为,AI应该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导演陆川表示会运用AI来制作场景概念图,以更低的成本呈现影片想法;陈思诚也认为AI可以作为叙事服务手段,帮助创作者探究与时代共振的内容。
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应该是在效率和成本上的优化,而不是对艺术创作的替代。正如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所说:“AI发展水平其实目前还没有达到电影所能够要求的水准,特别是它的想象力、人物和场景一致性方面,所以它只能应用于一些基础的前期的环节。”
未来展望:AI与电影行业的深度融合
尽管AI在电影制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惊喜。
AI与电影行业的融合趋势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探索AI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2024年12月,快手可灵AI联合李少红、贾樟柯、叶锦添、薛晓路、俞白眉、董润年、张吃鱼、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导演发起“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展示了AI在电影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
AI不仅在技术层面为电影制作带来革新,还在创意和叙事层面激发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深度学习海量影视资料,AI能够挖掘出隐藏的文化趋势与审美倾向,为创作者提供新颖视角,助其打破常规思维框架,孕育出前所未有的故事构想与视觉风格。
AI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AI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电影产业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Vue Cinemas的首席执行官Tim Richards表示,连锁店的每一个编程决策现在都由AI做出。AI不仅优化了电影制作流程,还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电影公司在投资决策、营销策略和观众定位等方面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然而,AI技术的普及也引发了对电影艺术性的担忧。有观点认为,AI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电影艺术性的丧失,批量生产的相似产品会削弱电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在技术进步与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将是电影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结语:拥抱AI,共创电影新纪元
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电影行业,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AI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虽然AI在电影制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AI不仅在技术层面为电影制作带来革新,还在创意和叙事层面激发了新的可能性。AI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电影产业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Vue Cinemas的首席执行官Tim Richards表示,连锁店的每一个编程决策现在都由AI做出。AI不仅优化了电影制作流程,还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电影公司在投资决策、营销策略和观众定位等方面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然而,AI技术的普及也引发了对电影艺术性的担忧。有观点认为,AI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电影艺术性的丧失,批量生产的相似产品会削弱电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在技术进步与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将是电影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AI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标志着一个以高效、创意和技术融合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纪元正在到来。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将拥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每一部作品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与记录者,而电影本身也将继续作为连接人心、传递价值的重要媒介,在AI的赋能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