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小龄童揭秘:82版《西游记》拍摄幕后的那些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3: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小龄童揭秘:82版《西游记》拍摄幕后的那些事

“俺老孙来也!”

2024年1月21日下午,央视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携新书《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亮相石家庄书城。一身红衣黑裤的他甫一登场,便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和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

“每次新书出版,我都第一时间来到石家庄。”六小龄童笑说自己与河北有缘,“我是河北女婿,爱人老家在河北博野。另外央视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横空出世的镜头是在北戴河拍摄的。”

当天,六小龄童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父亲六龄童的从艺经历,还披露了许多关于82版《西游记》拍摄幕后的珍贵细节。这些故事,不仅勾起了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也让人们更加理解这部经典之作背后的艺术魅力。

01

一台摄像机拍6年,每集仅几十元报酬

82版《西游记》的拍摄历程堪称一部“西天取经”记。据六小龄童回忆,整个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个摄影师,25集的电视剧竟然拍了整整6年。平均三个月才能拍完一集,这样的“效率”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才成就了这部经典。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主演们的报酬低得惊人。六小龄童透露,他们每集的报酬只有几十块钱。在80年代,这个收入不算低,但考虑到拍了六年才完成25集,算下来主演们总共才拿到一千多元。而且,主演们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经常客串其他角色。用六小龄童的话说,他们既是演员,又是“群众演员”。

02

简陋的特效,却成就了经典

在技术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82版《西游记》的特效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六小龄童揭秘了一个让观众提心吊胆的场景:在拍摄“吊威亚”时,由于经费紧张,威亚的质量常常堪忧。有一次,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从空中坠落,170多斤的身体正好砸在摄像师王崇秋的头上,王崇秋当场晕厥,差点没救回来。

更有趣的是,六小龄童的“火眼金睛”其实是因为他高度近视。他有600度的近视和200度的散光,刚开始拍摄时经常因为看不清而打到其他演员,这让剧组的很多工作人员都害怕和他演对手戏。后来剧组为他配了隐形眼镜,拍摄才得以顺利进行。

03

蜘蛛精的肚皮竟然是黑熊精的

在《错坠盘丝洞》一集中,唐僧被七个蜘蛛精用肚子吐出的丝困住。为了展现这个特效,导演杨洁原本希望女演员们能露出肚子拍摄特写。但其中一个女演员怎么也不同意,哭着跑回了屋子。最后,剧组想出了一个既幽默又实用的解决方案:让动作指导兼演员项汉“奉献”出自己的肚皮。于是,观众们看到的蜘蛛精吐丝的特写,其实是黑熊精的肚皮!

04

从质疑到经典:一部电视剧的“九九八十一难”

82版《西游记》的拍摄过程充满了艰辛。初期,剧组甚至遭受了非议,有人质疑他们借拍戏之名到处游山玩水。为了回应这些质疑,央视专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动容:剧组成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五毛钱,在物价较高的地方,一碗饺子都要两到三块钱,演员们常常几个人合吃一份饺子。

资金短缺几乎让拍摄中断。关键时刻,“蜈蚣精”的扮演者李鸿昌立下大功,他四处奔走,终于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拉来了三百万赞助。然而,由于物价上涨,这笔钱只够拍摄十集。剧组不得不忍痛砍掉五集剧本,最终完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25集版本。

82版《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执着、敬业的艺术家。他们用有限的条件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用坚韧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正如六小龄童在新书中所说:“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这不仅是孙悟空的精神,也是整个剧组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一部跨越时空的经典,让几代观众都能从中获得欢乐与启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