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颜值爆表的南北朝超级英雄
高长恭:颜值爆表的南北朝超级英雄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英雄辈出。在众多将领中,北齐名将高长恭以其俊美的外表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生平简介
高长恭,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是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封爵兰陵王。他生于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勇气,在北齐的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军事成就
高长恭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邙山之战。河清三年(564年),北周攻打洛阳,高长恭率五百骑兵冲入北周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成功解救了金墉城。据《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记载,高长恭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杀透重围,来到洛阳金墉城下。当时,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守军看不清他的面目,不敢轻易出城支援。关键时刻,高长恭取下头盔,城中守军认出是兰陵王,顿时士气大振,高呼“万岁”,全力反攻,取得了轰轰烈烈的洛阳大捷。
高长恭的英勇事迹不仅让他成为了北齐的英雄,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为了纪念这场胜利,士兵们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战歌后来广为流传,成为高长恭英勇精神的象征。
外貌特征与性格
高长恭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将领,还因其俊美的外貌而闻名。史书记载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男”之一。传说因为长得太美,临阵杀敌缺少威慑力,所以高长恭为自己打造了一副鬼面獠牙的青铜面具,上阵杀敌时就带上,用于威慑敌人。不过史书上并没有这个记载,应该是后人附会。
高长恭不仅有美貌,更有温婉谦恭的性格。他待人谦恭,能与手下同甘共苦,就算得到一瓜数果,也一定会与将士分食。而且极为宽仁,有个将领曾经诬告他,后来被调到他麾下,天天担心受到高长恭的报复,高长恭为了让他宽心,就象征性地责打了他二十杖,就此一笔勾销。
悲剧结局
然而,高长恭的英勇和美貌最终成为了他的致命伤。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开始猜忌高长恭。据《古代四男神无一善终:兰陵王高长恭死于毒酒》记载,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高纬听到他说“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为了自保,高长恭开始收受贪贿,借以自污。他的亲信对此不明白,经过询问得知,因为邙山之战大胜,高长恭担心功高震主,遭受忌妒,才故意这样做。亲信还曾献计,让他假托有病在家。但这些努力终究未能改变命运。武平四年(573年),后主高纬派人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说,自己对国家如此忠心,为何皇帝要赐他毒酒。而后,他饮毒酒而死。
高长恭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虽然遭遇了悲剧性的命运,但是兰陵王却以名将形象流传后世,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后世对他的重塑。
历史评价
在史书和传说中,兰陵王被视为一位名将。《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的作者严昊认为,将兰陵王称为名将言过其实,但他也不是庸才,可以被称为勇将。兰陵王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离不开皇室的有意栽培。北齐建国后,皇室中堪战之人比较少,因此需要培养出自己的宗室将领,用以维护皇室权威。由此,具备一定军事才能的兰陵王被提拔进入军中。
随着兰陵王在军中地位逐渐提高,其他外姓的军事将领势力越来越弱,兰陵王与当时皇帝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北齐后主高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兰陵王的权力。后来,族群冲突、权力斗争越来越厉害,处在风口浪尖的兰陵王就成了一个牺牲品。
高长恭的一生,是英勇与悲剧交织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勇气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却最终因功高震主而遭猜忌。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风云变幻,也反映了古代将领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