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况钟治苏:减税72万石、惩治11奸吏的清廉知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3: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况钟治苏:减税72万石、惩治11奸吏的清廉知府

“况青天”况钟:明代清官的为民之道

况钟(1383-1443),字伯律,号龙岗,江西靖安县人,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以其清廉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而闻名。他出生于贫寒之家,七岁丧母,但自幼聪颖好学,秉心方直,处事明敏。况钟早年曾在尚书吕震属下为小吏,因有奇才,为吕震所重视,并推荐为仪制司主事。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升迁为礼部郎中。

宣德五年(1430年),况钟被推荐出任苏州知府。在任期内,他勤于政事,忠于职守,除奸革弊,为民办事,深得苏州人民的爱戴。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

01

整顿吏治,惩治贪官

况钟初到苏州,面对豪绅滑吏多年欺压百姓的现状,他佯装不省事,妙施巧计,欲擒故纵,趁机收集官吏贪赃枉法的证据。群吏不明就里,误认为太守无能易欺,依旧我行我素。况钟暗中观察,待时机成熟,雷厉风行地惩治了汪仕铭、王勉等盘踞苏州府的11个奸吏,裁减冗官,革除了一批生事害民的圩长、圩老。

长年以来,苏州府吏治腐败,积压了大量冤假错案。况钟上任后,亲力亲为,清理积案,每日轮治一县事,不满一年,审问轻重囚犯一千五百余名。在况钟的努力下,民有奇冤,无不昭雪。

02

减免赋税,废除苛捐

况钟任苏州知府前后13年,因丁忧、考满等原因三次离任,又因苏州百姓不舍况钟离去,联名上书,而三次留任。当地的街头巷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

减轻赋税是况钟上任之初的当务之急。苏州地区官田数量巨大,赋税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官田之租高达262万石。明宣宗多次下诏减租,却遭到地方官僚三番五次的阻挠,农民生活贫困,不堪重负,拖欠钱粮,四处逃窜。

宣德五年,况钟两次上疏《请减秋粮奏》《再请减秋粮及抛荒粮抽取船只奏》,据理力争,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减租不但有违宣宗旨意,还将失信于民,并且提出了减税的具体办法,但都被户部驳回。况钟没有气馁,反复上疏,皇帝恩准减租,减去苏州官田租72.16万石,让苏州百姓如释重负。

次年,况钟再次上疏《丁少粮多请免远运奏》,将远运南京的税粮改为官军自运,节约了大量的运费和劳力,减轻了苏州百姓的负担。随着赋税的减轻,3.7万多户逃离苏州的家庭被召回,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得以休养生息。

03

重视教育,举荐人才

况钟还重视教育和人才,积极修葺学校,大力举荐寒士。有一个颇具才干的读书人邹亮,况钟准备推荐给朝廷。有人很嫉妒,在背后匿名诋毁邹亮。况钟慧眼识珠,丝毫不为流言所惑,说:“这是要我助邹亮迅速成名。”于是立即举荐邹亮,把真才实学的人推荐给国家。

04

生活简朴,两袖清风

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况钟身居陋室,生活极尽简朴。苏州是一个富丽繁华的城市,民风崇尚奢华,况钟并未受奢靡风气的影响,日用起居从来不用贵重物品。

正统四年,况钟在苏州第三次考绩期满,准备回京赴命。在况钟生活的时代,官吏们常常用四处搜刮的金银珠宝和土仪,结交京城权贵。但况钟临走时,不从苏州带走一丝一线。当地百姓夹道饯行的队伍长至数百里。

况钟见此景,十分感动,随口吟诵诗歌四首,其中一首写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这是况钟为政生涯两袖清风的生动写照。

况钟治苏时,锐意改革,因政见不同得罪了一些官僚。宣德六年,况钟的继母去世。这些官僚趁况钟丁忧之际,唆使人诬告他启程时收受了名贵纱罗、名画、白米等。皇帝降旨,让况钟从实自陈。

宣德七年,况钟作《遵旨辨明诬陷奏》,条分缕析,一一澄清了事实。直到况钟离世归葬,人们才发现船上仅有书籍、衣服等常见的日用器物。苏州百姓无不夸赞况钟的廉洁,吊唁者络绎不绝,并为其建祠年年供奉。

况钟不但严于律己,而且言传身教,教导后辈。他在《示诸子诗》中自述“虽无经济才,尚守清白节”,教育晚辈“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况钟《又勉子侄诗》“膏腴竟作儿孙累,珠玉还为妻女瑕”,告诫子孙要看淡金银珠宝。

内阁首辅杨士奇对况钟评价很高,他在《况太守像赞》中称赞况钟“刚正之气,卓特之才,其洁清之操一尘不染,其执守之固千夫莫回”,并作《送况伯律太守》相赠,诗中“十年不愧赵清献,七县重迎张益州”二句,将况钟比作宽政爱民的宋代官吏赵抃和张方平。

况钟的廉政故事,成为后世传统小说、戏剧创作常用的素材。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五卷“况太守断死孩儿”、朱?《十五贯》和昆曲经典剧目《十五贯》等,讲述了况钟断案的感人故事,彰显了况钟明察秋毫、刚正不阿、公正审案的清官形象。经艺术加工后的“况青天”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况钟的清廉和高效行政深得百姓爱戴,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与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况钟的清廉形象,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他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廉洁自律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况钟治苏:减税72万石、惩治11奸吏的清廉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