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酸价油脂脱酸新技术助力生物柴油产业蓬勃发展
高酸价油脂脱酸新技术助力生物柴油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2023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达到6586万吨,2009-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34%。在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3年底产量约220万吨,尽管大部分用于出口,但随着国内政策推动和试点项目的展开,生物柴油在国内的应用正逐步扩大。
在这一背景下,高酸价油脂脱酸新技术的突破,为生物柴油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高酸价油脂,通常指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高的废弃油脂,如餐饮废油(UCO)。这类油脂由于其酸价较高,传统上难以直接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然而,随着甲醇萃取法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一难题正被逐步攻克。
甲醇萃取法凭借其对游离脂肪酸的选择性溶解能力,成为去除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理想溶剂。具体而言,甲醇能较好地溶解游离脂肪酸,同时对非极性的油脂溶解度较低,从而实现两者的高效分离。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高了生物柴油的产量,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Springboard Biodiesel公司的CLL生物柴油生产系统为例,该系统每天可生产1000加仑ASTM-D6751、B-100生物柴油,且能处理FFA含量最高达10%的植物油和动物油。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灵活定制,系统占地仅4000平方英尺,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和经济优势。
这一技术创新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生物柴油的产量,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为废弃油脂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油脂可达500万吨以上,2021年产量约186万吨,占全球UCO总产量的29%,是全球UCO原料的核心供应国。这些废弃油脂经过脱酸处理后,可以转化为高质量的生物柴油原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为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欧盟已出台强制掺混政策,要求从2025年开始,所有在欧盟机场加注的航空煤油必须包含2%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6%,到2050年更是要达到70%。这意味着到2025年,仅SAF的需求量就将达到100万吨,到2035年将增至1000万吨,到2050年更是需要每年约2550万吨SAF。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生物柴油产业正积极应对挑战。尽管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临时反倾销税,给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应对。例如,嘉澳环保等企业正在开发生物基增塑剂等新产品,同时积极拓展国内销售市场。卓越集团则计划在新加坡、沙特等海外市场布局,推进国际化战略。
专家建议,生物柴油企业应坚定“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在22个应用试点项目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国内生物柴油应用正加快推进。
高酸价油脂脱酸新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关键难题,更为废弃油脂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一技术有望为生物柴油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绿色能源的普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