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的传奇:新疆大盘鸡的崛起之路
一只鸡的传奇:新疆大盘鸡的崛起之路
“大盘鸡在河南火了!这个消息让远在新疆沙湾市的李士林老人既惊讶又欣慰。这位75岁的老人,正是这道风靡全国的美食的创始人之一。时光倒流到1986年,李士林在312国道边的一家小饭馆里,用一个超大的搪瓷盘,端出了第一份大盘鸡,谁能想到,这道菜会从新疆的小县城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一道享誉世界的中国美食。
从国道边诞生的传奇
上世纪80年代末,312国道穿沙湾老城区而过,不管是往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尔泰还是库尔勒的大货车司机,都经常打沙湾经过。因为国道路况较差,大货车司机从乌鲁木齐到沙湾都需要半天车程,来了基本都会赶上一个饭点,所以沙湾老县城的国道两边,出现了许多专门做货车司机生意的小饭馆。
“那时候沿着国道的钱,真的太好挣了……”李士林感慨,“我们一直在厨房里忙活,根本来不及收桌,都是顾客看到哪个桌子吃完了,就抢着去收桌子。”开业仅一年半,李士林挣了7万元。
一只鸡的迁徙之旅
大盘鸡在沙湾诞生后,很快随着南来北往的货车司机传播开来。这道菜以其独特的香辣口感和丰富的配料,迅速征服了各地食客的味蕾。在传播过程中,大盘鸡不断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种地方特色版本。
在四川,厨师们加入了当地的豆瓣酱和大量花椒,让大盘鸡更加麻辣鲜香;在河南,大盘鸡与烩面完美结合,成为冬日里温暖人心的美食;在山西,大盘鸡搭配饸饹面,更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在日本,为了适应当地人口味,大盘鸡在做法上要微辣,而且食材要更精细,鸡块和土豆都要切小一点,烹饪时间略长三五分钟,味道融入进去,保留新疆大盘鸡的香味。
网红时代的“鸡”遇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大盘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食博主的探店视频、美食达人的打卡照片,让大盘鸡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在北京,阿依古丽和娜孜兰两家大盘鸡餐厅门庭若市;在河南洛阳,一条街上竟然有5家大盘鸡门店,附近一公里的繁华街区里更有超过15家大盘鸡及相关门店。
更令人惊喜的是,大盘鸡还走出了国门,在吉尔吉斯斯坦、日本等地,都能看到新疆大盘鸡的身影。一位在吉尔吉斯斯坦开餐馆的新疆厨师王春艳说,当地炒制大盘鸡时“调料稍微淡一点,比如辣子就要放少一点,咸盐少点。整体大盘鸡的味道犹存。”不仅华侨华人爱吃的菜肴,也是当地人常点的菜品之一。
从一道菜到一个产业
如今,大盘鸡已经从一道普通的家常菜,发展成为一个带动就业、促进经济的特色产业。在大盘鸡的发源地沙湾市,从事大盘鸡餐饮的经营户共有1000多户。每年从五一小长假到十月,都是旺季。很多疆外游客途经沙湾短暂停留,就为了吃上这口大盘鸡。
在河南,大盘鸡的产业化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据统计,仅郑州市就有1903家大盘鸡门店,洛阳市有830家,周口市645家,还有南阳、许昌、驻马店、新乡等河南重要城市也均有三百家以上的门店分布。河南大盘鸡品牌西部来客鲜炒大盘鸡,目前有347家门店,门店数直逼西贝莜面村的364家,并且已在16个省份共51座城市落地生根。
大盘鸡的成功,不仅是一道菜的走红,更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精神。它跨越了地域的界限,融合了不同民族的饮食智慧,最终成为一道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的美食名片。正如一位美食评论家所说:“大盘鸡的故事,是东西方饮食文化交融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