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典范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的典范
近日,云南哀牢山因一位博主发布的探险视频而引发关注,不少“好奇心满满”的游客蜂拥而至,甚至一度把山路堵得水泄不通。哀牢山为何如此神秘?它又为何被称为“禁区”?
哀牢山,其实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横亘在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分界线上绵延数百公里的群山。它位于云南省中部,跨越云南省楚雄州、玉溪市、普洱市等州市,全长约500公里,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气候的分界线,享有“生物基因库”“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
这里保存了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人为干扰最少、最完整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有高大乔木参天,有低矮灌木遮地,有苔藓蕨草遍附树枝,还有藤萝枝蔓随处缠绕攀爬。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哀牢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云南3州(市)6县(市)。
哀牢山的险峻在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哀牢山山体高大磅礴,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余座,其中保存着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人为干扰最少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山高坡陡,人迹罕至,为其覆上神秘色彩。不仅如此,天气变化多样使得哀牢山中环境更为复杂。“山里天气阴晴不定,没一会儿便会起浓雾,普通人贸然走进哀牢山,迷路是大概率事件。当气温骤降,温度低、湿度大,山里很难取暖,容易导致失温症。即使是有专业能力的科考、护林人员进入其中,一旦遇上天气差并迷路,也面临危险。
近年来,普洱法院通过设立多个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实施了一系列司法保护措施,有效打击了非法盗采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举措不仅保护了哀牢山的自然环境,还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得哀牢山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庭,专门审理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件。同时,普洱法院还与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哀牢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山林场位于哀牢山北段东坡,总面积1.12万公顷,主要坐落于南华县兔街、马街、五顶山3个乡(镇)内,东西平均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这里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历经岁月积淀的人文景观,还有世代居住于此的居民。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探索出了与大山和谐相处之道。
“改板山”的55岁护林员李开徐便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巡山护林生活。天刚蒙蒙亮,李开徐便背着水壶、带着中午饭出发,整个改板山和隔壁的打雀山都是他的巡护范围。近几年偷盗滥猎和滥砍滥伐少了,护林员的职责更多的是宣传引导和掩埋自然死亡的野生动物。
20世纪80年代,面对大中山盗伐滥伐林木、偷捕野生动物案件多发的实际,1982年7月,南华县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前身——南华县公安局大中山林区派出所成立。民警们如候鸟一样,每年白露节前至次年2月入驻“打雀山”,打击偷捕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同时,马街镇政府和林区管护部门联合向当地居民宣传保护候鸟知识。被自然灾害“肆虐”过的村民自发组建巡护小队,配合民警和护林员巡山护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华县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引导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山林场的居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序开发、有序保护,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和茶产业、文旅产业,共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环境。
南华县有重点地实施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仅马街镇就实施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2.25万亩,聘用护林员194名,组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1支15人,村级扑火队13支、扑火队员260余人,为大中山筑上了“人防”底线,挖通了民生“出路”。
马街镇唐家村党总支书记何文生说:“保护和发展并重的成效特别明显,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补贴直接打到农户账户上,栽种的苗木由政府免费发放。几年后,种下的核桃树长出了‘金果果’,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我们的核桃、刺头菜、土鸡、黑毛猪火腿、药膳、红菇、茶叶等30多种食材和药膳宴、核桃宴、春花宴、红菇宴、土鸡宴、蜂宴、香蕈宴大受市场欢迎,仅野生菌一项农户户均增收7000余元。”
“兔街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2021年,我们开展了古茶树调查建档保护行动,为古茶树挂上了二维码,微信“扫一扫”,一树一码清晰地显示古茶树的所有信息。同时,动员群众在茶树下种植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作物,实现作物和茶树的双向互补。”兔街镇党委书记王加宏说:“截至目前,兔街镇已有生态茶园2.46万亩,其中100年以上古树茶园1000余亩4697棵。万亩茶山成了风景秀丽的茶园风光,走出了一条茶山青翠、群众致富的生态文明之路。”
恣意生长的林下中药材,漫山遍野的华山松,青翠欲滴的万亩茶园……南华哀牢山的居民们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发展的渴望,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然而,哀牢山的神秘和危险依然存在。除了已经开发的哀牢山景区,其他尚未开放的哀牢山深处地带,多为原始森林,当地提醒,一定不要贸然前往哀牢山未开放区域!这里常出现暴雨、暴雪、冰雹等恶劣天气。雨雾天气下,浓雾密闭的森林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人长时间在山林中行走,可能因为缺氧失去意识,进而失温。哀牢山腹地山高林密,山坡坡度较大且多悬崖峭壁,无可供正常通行的道路。此外,原始森林中野生动物多,常有熊、豹、毒蛇等出没。经科研人员测量证实,哀牢山存在着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现象,易导致指南针失灵,增加迷路风险。
因此,当地百姓称其为“死亡森林”和“禁区”,网友也称它是现实版“云南虫谷”。2024年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及《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其中明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楚雄州辖区未开展参观、旅游活动项目,严禁擅自进入开展各种徒步、健行、穿越、露营等活动。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面积极其庞大的哀牢山,除了保护区核心区和外围缓冲区,还有很多区域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相重合。即便是本地居民,对哀牢山都心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