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打卡法源寺,感受京城古刹之美
冬至打卡法源寺,感受京城古刹之美
冬至阳生春又来,京城的法源寺迎来了最美的时节。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刹,历经1300多年的沧桑,如今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宣武门外的教子胡同南端。冬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琉璃瓦上,为这座千年古刹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名刹。唐太宗为了追念征讨高句丽阵亡的将士,下令在幽州城(今北京)建寺。历经多年,直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全寺方才修成。此后,历代帝王将相、王公大臣、社会名贤、文人墨客都曾在寺内留下足迹,大量的碑文、诗词歌赋记载着一段段历史。
冬日里的法源寺
冬日的法源寺,少了春日丁香的芬芳,却多了几分肃穆与宁静。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钟鼓楼。钟楼内悬挂着一口明代铜钟,重达4000公斤,钟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
沿着中轴线缓缓前行,天王殿内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表情喜乐诙谐。弥勒菩萨像后则是勇猛威武的护法神——韦驮坐像,为明代铜铸。殿内两侧是明代铜铸造的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大雄宝殿是法源寺的主体建筑,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后有光轮。文殊、普贤分立两旁。这三尊塑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堪称上乘。
周边胡同文化
法源寺不仅是一座古刹,更是一处文化瑰宝。它所在的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因其文化历史悠久、建筑风格鲜明于2002年被确定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游客可漫步“京味儿”的烂缦胡同、打卡古朴的宣南书店、探索“文艺范儿”的南半截胡同。
游览建议
法源寺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8:30-16:00。建议从山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在周边的胡同里漫步,感受老北京的生活气息。
冬至时节,不妨前往法源寺,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体验一场心灵的洗礼。这座千年古刹,以其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处风景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