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推行局长陪餐制:每月至少一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福州推行局长陪餐制:每月至少一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近日,福州市教育局推出一项创新举措——局长陪餐制,旨在进一步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根据规定,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每月至少一次到中小学、幼儿园陪餐,通过实地查看食堂关键环节、与学生共同进餐,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局长陪餐:从制度到行动
11月5日中午,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游昕一行赴闽侯一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工作,并在学校陪餐。这是福州市县两级教育局局长陪餐制的首次实施。
游昕一行深入学校的食堂后厨,实地查看了原料采购单据、加工制作、成品控制、清洗消毒、防虫、防鼠、防蝇等食品安全管控关键环节,了解学生用餐价格、结算方式、就餐秩序以及“制止餐饮浪费”落实等食堂管理情况。
随后,游昕一行自行付费点菜,在食堂与同学们一同进餐,询问大家对饭菜价格、口味和份量的评价,并征求意见建议。
创新之举:从校长到局长
与传统的校长陪餐制相比,局长陪餐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监督力度。福州市长乐区教育局学安办负责人许通表示,校长如果发现问题,可能仅在校内处理,而局长与学校食堂负责人不熟悉,遇到问题处理时可能更为严肃,监督也更到位。
这一制度创新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福州市各区县教育局已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收到相关文件,要求他们不定期随机抽取学校开展陪餐。陪餐人员需在学生就餐时间前30分钟,对餐食制作过程、环境卫生、厨卫人员的操作情况、健康证等进行检查。
全国推广:从福州到各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以来,全国多地都开展了“局长陪餐”活动。例如,广东省东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江苏省东台市等地的教育局局长纷纷走进校园,与学生共进午餐,检查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然而,根据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的公开信息,目前仅有福州将“局长陪餐”制度化,明确要求每月至少一次的陪餐频率,体现了福州市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决心和力度。
对比视角:从福州到北京
对比其他城市的做法,福州市的局长陪餐制具有其独特性。例如,北京市推行“桶餐到班”制度,要求所有校外送餐的中小学告别盒餐,实现“桶餐到班”,同时提供统一餐具,并要求校领导每天陪餐。
福州市的举措则更侧重于管理层的直接参与和监督,通过局长亲自陪餐,增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
深远影响:从监督到文化
福州市教育局的这一举措,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制度创新,更是一种校园食品安全文化的塑造。通过局长陪餐,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校园食品安全氛围。
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陪餐机制,鼓励家长代表以“志愿者”形式参与陪餐,形成多方共治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切实让家长放心、师生满意。
福州市的这一创新举措,为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随着局长陪餐制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校园食品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孩子们将在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